成语拼音:liǎng miàn sān dāo
成语解释:当面一套、背后一套;用两面派手法。比喻居心不良。
成语出处:元 李行道《灰阑记》第二折:“我是这郑州城里第一个贤慧的,倒说我两面三刀,我搬调你甚的来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形容阴险的人
繁体字形:兩靣三刀
英文翻译:Two sides and three knives
两:1.“两”和“二”用法不全同。读数目字只用“二”不用“两”,如“一、二、三、四”。小数和分数只用“二”不用“两”,如“零点二(0.2),三分之二”。序数也只用“二”,如“第二、二哥”。在一般量词前,用“两”不用“二”。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,“两”和“二”一般都可用,用“二”为多(“二两”不能说“两两”)。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“两”,如“两吨、两公里”。在多位数中,百、十、个位用“二”不用“两”,如“二百二十二”。“千、万、亿”的前面,“两”和“二”一般都可用,但如“三万二千”、“两亿二千万”,“千”在“万、亿”后,以用“二”为常。2.双方:两便。两可。两全其美。两相情愿。3.表示不定的数目,和“几”差不多:过两天再说。他真有两下子。我跟你说两句话。4.姓。5.质量或重量单位,10钱等于1两,旧制16两等于1斤,1两合31.25克;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,1两合50克。
面:1.头的前部;脸:面孔。面带微笑。2.向着;朝着:背山面水。这所房子面南坐北。3.物体的表面,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:水面。地面。路面。圆桌面儿。面儿磨得很光。4.当面:面谈。面洽。面交。5.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:鞋面儿。这块布做里儿,那块布做面儿。6.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,有长有宽,没有厚。7.部位或方面:正面。反面。片面。全面。多面手。面面俱到。8.方位词后缀:上面。前面。外面。左面。西面。9.a)用于扁平的物件:一面镜子。两面旗子。b)用于会见的次数:见过一面。10.姓。11.粮食磨成的粉,特指小麦磨成的粉:白面。豆面。小米面。玉米面。高粱面。12.粉末:药面儿。胡椒面儿。13.面条:挂面。切面。汤面。一碗面。14.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:面倭瓜。煮的红薯很面。这个瓜是脆的,那个瓜是面的。
三:1.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多数或多次:三思。三缄其口。3.姓。
刀:1.切、割、削、砍、铡用的工具,一般用钢铁制成:菜刀。镰刀。铡刀。铣刀。一把刀。2.用于劈或刺的兵器:大刀。朴刀。刺刀。3.形状像刀的东西:冰刀。双刀电闸。4.计算纸张的单位,通常一百张为一刀。5.姓。
“两面三刀”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表面一套、背后一套的行为。比如,同事小张在会议上总是热情支持团队决策,私下却向领导抱怨方案不合理,这种行为算不算“两面三刀”?答案是肯定的——他看似维护团队和谐,实则暗藏私心,典型地展现了成语的内涵。
现实中,这种现象为何屡见不鲜?或许因为人际交往中,直接冲突容易引发矛盾,而“双面策略”能暂时平衡不同立场。比如邻居王阿姨总夸李姐厨艺好,转头却对别人说“她做饭太咸”,这种既想维持表面和气、又想表达不满的心理,恰恰体现了人性中的复杂面。
历史上也不乏典型案例。唐朝宰相李林甫对同僚口蜜腹剑,明面上赞美他人才华,暗地却阻挠其晋升。这种“两面三刀”的权谋手段虽能短期获利,但最终导致朝堂信任崩塌。可见,长期使用这种策略往往自食恶果。
有人会问:生活中是否该完全摒弃这种处事方式?个人认为,关键要区分动机。若为规避无谓纠纷而选择委婉表达,与蓄意损人利己有本质区别。比如朋友试穿不合适的衣服,与其直说“难看”,不如建议“另一种风格更适合你”,这种“两面”反而体现善意。
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更放大了这种现象。某网红一边发视频倡导节俭生活,一边接奢侈品广告,粉丝质疑其“人设分裂”。这种商业行为虽不违法,却容易消耗公众信任,印证了“两面三刀”在现代社会的隐形代价。
面对这类行为,普通人该如何应对?观察对方的长期行为比听信言语更可靠。正如老话所说:“听其言观其行”,时间终会揭开伪装。保持清醒认知的同时,不妨以更包容的心态看待人性多面性——毕竟完全表里如一,本就是极高的修养境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