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nián
  • shuò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í nián shuò dé

成语解释:耆:古称六十岁为耆,泛指年高。硕:大。比喻年高而德望很重。

成语出处: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海防》:“当今王大臣耆年硕德,虽不乏人,求其能深知水军事务,胆识俱优者,恐难其选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;指德高的老年人

繁体字形:耆年碩惪

英文翻译:of advanced years and noble character

耆年硕德的意思

耆:[qí]1.年老,六十岁以上的人:耆老。耆年。耆绅。耆宿(sù)(指在社会上有名望的老年人)。2.强横。[shì]古同“”,爱好。

年:1.时间的单位,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,平年365日,闰年366日,每4年有1个闰年:今年。去年。2.用于计算年数:三年五载。在广州住了两年。3.每年的:年会。年鉴。年产量。4.岁数:年纪。年龄。忘年交。益寿延年。5.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:童年。幼年。少年。青年。中年。老年。6.时期;时代:近年。明朝末年。7.一年中庄稼的收成:年成。年景。丰年。歉年。8.年节:新年。过年。给大家拜年。9.有关年节的(用品):年糕。年货。年画。10.姓。

硕:[shuò]1.〔硕士〕学位名,高于“学士”。2.大:硕老。硕材。硕学(博学,亦指博学的人)。硕壮。硕果累累(喻巨大的成绩)。硕大无朋(形容无比的大)。[shí]古同“”,形容坚固。

德:1.道德,品行;特指好的品行:德育。美德。德才兼备。2.心意;志向:同心同德。离心离德。3.恩惠;好处:感恩戴德。4.德国的简称。

成语评论

什么是“耆年硕德”?这个成语乍一听有些陌生,但拆开来看,“耆年”指高寿,“硕德”则是品德高尚,合起来就是形容年长且德高望重的人。比如社区里那位总在义务教孩子书法的张爷爷,邻居提起他都会说:“张老真是耆年硕德,这些年帮了大家不少忙。”

有人可能会问:“现在社会节奏这么快,年轻人还重视这种传统价值观吗?”其实在职场中就能找到答案。某科技公司的创始人李女士曾提到,她特意聘请了退休的行业前辈担任顾问,“他们不仅经验丰富,更能在关键时刻用人生智慧帮团队少走弯路——这就是耆年硕德的力量。”

我自己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:在社区志愿者队伍里,最活跃的反倒是六七十岁的长辈。他们组织垃圾分类宣传、调解邻里矛盾,用行动证明“硕德”不分年龄,但岁月积淀的从容确实让建议更有分量。有次看到王奶奶劝说吵架的小夫妻,她笑眯眯地说:“我结婚五十年摔碎的碗比你们见过的都多”,瞬间化解了紧张气氛。

现代人或许会觉得“尊老”是过时的观念,但换个角度看,这何尝不是种智慧传承?就像中医世家的陈老先生,八十高龄仍每周坐诊三天。有年轻医生问他为何不退居二线,他捻须笑道:“我这把老骨头还能教你们望闻问切的窍门,哪天拿不动脉枕了,自然会回家逗重孙子。”这种将毕生所学回馈社会的态度,或许正是成语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所在。

有趣的是,“耆年硕德”并不必然与年龄挂钩。我认识一位四十出头的非遗传承人,虽然不算“耆年”,但十几年如一日地守护传统漆艺,手把手培养了二十多个徒弟。村里长辈都说:“别看小赵年纪轻,论这份坚持和胸襟,称得上少年老成有硕德。”这让我想到,或许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德行本身,而非单纯用岁月丈量。

下次遇到公园里教太极的白发老人,或是坚持返聘的退休教师,不妨多留心观察。他们身上那种经过岁月淬炼的从容,待人接物时的宽厚,或许就是“耆年硕德”最生动的注解。这种品质就像陈年佳酿,时间越久,越能散发独特的芬芳。

耆年硕德的造句

  1. 造句 据市文物部门介绍,目前我市尚有“耆年硕德”牌坊、新安村关康庙、珠良塔、铁桥、“西湖庙”与玉龙泉、琼海关等6处拟申报文物保护单位。

"耆年硕德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