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uò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í rú shuò dé

成语解释:耆:老;硕:大。盛德高年的儒者

成语出处:唐·张九龄《论教皇太子状》:“必使耆儒硕德,为之师保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;指德高的老年人

繁体字形:耆儒碩惪

英文翻译:Scholar and scholar

耆儒硕德的意思

耆:[qí]1.年老,六十岁以上的人:耆老。耆年。耆绅。耆宿(sù)(指在社会上有名望的老年人)。2.强横。[shì]古同“”,爱好。

儒:1.旧时泛指读书人:儒生。儒医。2.古代从巫、史、祝、卜中分化出来的专司礼仪的人。3.儒家:儒术。4.通“懦(nuò)”。懦弱:偷儒转脱。

硕:[shuò]1.〔硕士〕学位名,高于“学士”。2.大:硕老。硕材。硕学(博学,亦指博学的人)。硕壮。硕果累累(喻巨大的成绩)。硕大无朋(形容无比的大)。[shí]古同“”,形容坚固。

德:1.道德,品行;特指好的品行:德育。美德。德才兼备。2.心意;志向:同心同德。离心离德。3.恩惠;好处:感恩戴德。4.德国的简称。

成语评论

"耆儒硕德"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古雅,但它描述的场景其实就在我们身边。比如在社区读书会上,满头银发的张教授用三十年教学经验解读《论语》,台下年轻人听得频频点头——这就是当代"耆儒硕德"的生动写照。他们可能不会穿长衫拄拐杖,但那份岁月沉淀的智慧同样令人敬重。
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现代社会还需要这样的长者?其实就像手机导航虽然方便,但老司机熟悉每条小巷的捷径。去年我们公司开发新产品时,正是退休工程师王老指出设计图纸里有个1958年曾导致事故的类似结构,避免了几百万损失。经验与学识的叠加,往往能创造独特价值。

这个成语在现代职场也有新演绎。我认识的人力总监李女士50岁转型做职业导师,她用二十年人事管理案例帮助年轻人避坑。当95后小陈纠结要不要裸辞时,李女士没有说教,而是列了份"职场风险评估清单",用数据说话的方式既专业又亲切。这让我想到:耆儒硕德不一定要板着脸讲道理,与时俱进的知识传递更有生命力。

有个有趣现象:短视频平台上教书法的高爷爷粉丝超百万。他用毛笔写网络热词,边写边讲汉字演变,评论区常有人说"比学校老师讲得还有趣"。这打破了我对"耆儒"的刻板印象,原来知识传承可以这么鲜活。就像高爷爷自己说的:"墨汁里也能调出彩虹糖的甜味"。

观察身边会发现,每个领域都有这样的"活字典"。社区茶室每周三下午的免费法律咨询,退休法官老赵能用方言把法律条文讲成邻里故事。菜市场东头修表四十年的周师傅,总能从齿轮咬合说到时间哲学。他们可能没意识到,自己正在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诠释着"耆儒硕德"的现代内涵。

最近参加校友会,听到最触动的话来自82岁的化学系老教授:"我教过的分子式可能过时了,但实验室里培养的探索精神永远保鲜。"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在知识更新飞快的今天,我们依然需要那些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的引路人。他们就像知识的活水源头,滋养着一代代求知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