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lǎo
  • tóu
  • shàng
  • sāo
  • yǎ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lǎo hǔ tóu shàng sāo yǎng

成语解释:比喻不自量力。

成语出处:蔡东藩《明史演义》第63回:“今严嵩父子,威焰薰天,一百个仇鸾,尚敌不过他,老虎头上搔痒,无补国家,转取祸戾,何苦何苦!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比喻句

繁体字形:老虎頭上搔癢

英文翻译:Tickle the tiger's head

老虎头上搔痒的意思

老:1.年岁大(跟“少、幼”相对):老人。老大爷。他六十多岁了,可是一点儿也不显老。2.老年人(多用作尊称):徐老。敬老院。扶老携幼。3.婉辞,指人死(多指老人,必带“了”):隔壁前天老了人了。4.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;老练:老手。老于世故。5.很久以前就存在的(跟“新”相对,下6.同):老厂。老朋友。老根据地。这种纸烟牌子很老了。7.陈旧:老脑筋。老机器。这所房子太老了。8.原来的:老脾气。老地方。9.(蔬菜)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(跟“嫩”相对,下10.同):油菜太老了。11.(食物)火候大:鸡蛋煮老了。青菜不要炒得太老。12.姓。

虎:1.哺乳动物,头大而圆,毛黄色,有黑色横纹。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,性凶猛,力气大,善游泳,不善爬树,夜里出来捕食鸟兽。通称老虎。2.比喻勇猛威武:虎将。虎虎有生气。3.露出凶相:虎起脸。4.姓。5.同“”。

头:[tóu]1.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、鼻、眼等器官的部分。2.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:剃头。梳头。平头。分头。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。3.物体的顶端或末梢:山头。笔头儿。中间粗,两头儿细。4.事情的起点或终点:话头儿。提个头儿。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!5.物品的残余部分:布头儿。蜡头儿。铅笔头儿。6.头目:李头儿。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。7.方面:他们是一头儿的。心挂两头。8.第一:头等。头号。9.领头的;次序居先的:头车。头马。头羊。10.姓。[tou]1.(头儿)名词后缀。a)接于名词性词根:木头。石头。骨头。舌头。罐头。苗头。b)接于动词词根:念头。扣头。饶头。嚼头儿。看头儿。听头儿。c)接于形容词词根:准头。甜头儿。2.方位词后缀:上头。下头。前头。后头。里头。外头。

上:[shàng]1.方位词。位置在高处的:上部。上游。往上看。2.等级或品质高的:上等。上级。上品。3.方位词。次序或时间在前的:上卷。上次。上半年。4.旧时指皇帝:上谕。5.向上面:上缴。上升。上进。6.姓。7.由低处到高处:上山。上楼。上车。8.到;去(某个地方):上街。上工厂。他上哪儿去了?9.向上级呈递:上书。10.向前进:老张快上,投篮。见困难就上,见荣誉就让。11.出场:这一场戏,你应该从左边的旁门上。这一场球,你们五个先上。12.把饭菜等端上桌子:上饭。上菜。上茶。13.添补;增加:上水。上货。14.把一件东西安装在另一件东西上;把一件东西的两部分安装在一起:上刺刀。上螺丝。15.涂;搽:上颜色。上药。16.达到;够(一定数量或程度):上百人。上年纪。⒁(又shǎng)上声:平上去入。17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1”。见〖工尺〗。18.表示由低处向高处:爬上山顶。19.表示有了结果或达到目的:锁上门。考上了大学。那时他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。20.表示开始并继续:爱上了农村。[shǎng]指上声,“上2”shàng⒁的又音。[shang]1.用在名词后,表示在物体的表面:脸上。墙上。桌子上。2.用在名词后,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:会上。书上。课堂上。报纸上。3.表示某一方面:组织上。事实上。思想上。

搔:用指甲挠:搔头皮。搔到痒处(比喻说到点子上)。搔首弄姿(形容卖弄姿容)。

痒:1.皮肤或黏膜受到轻微刺激时引起的想挠的感觉。2.比喻想做某事的愿望强烈,难以抑制:技痒。见人打球,他心里直发痒。

成语评论

说到“老虎头上搔痒”,你可能会联想到一个画面:有人不知天高地厚,非要摸老虎的脑袋,结果被一口吃掉。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“主动招惹危险”的行为,但现实中真的有人这么傻吗?咱们先看几个例子。

例句1:小王明知老板今天心情不好,还当面吐槽他开会啰嗦,简直是老虎头上搔痒,果然被扣了半个月奖金。

例句2:邻居家小孩非要拿树枝捅马蜂窝,妈妈急得直喊:“你这孩子,老虎头上搔痒的事儿少干!”

读到这儿你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人们总爱用动物比喻危险?”其实这和成语形成的环境有关。古人生活在更贴近自然的环境里,老虎、毒蛇这些动物本身就是直观的危险符号。换成现代职场,可能就是“在领导雷区蹦迪”这类新说法了。

再深入想想:老虎头上搔痒一定没好结果吗?”倒也不尽然。历史上蔺相如带着和氏璧见秦王,本质上也是在“摸老虎胡须”,但靠智慧和勇气化险为夷。这说明关键不在于是否冒险,而在于是否经过周全考虑。

我个人觉得,这个成语更像是一面镜子:它既警示我们别鲁莽行事,也暗示有些规则需要被打破。就像第一个例子的小王,虽然被扣奖金,但如果他的建议能改善公司会议效率,这种“搔痒”反而可能推动积极改变。

最后看个反差案例:某科技公司实习生发现产品漏洞后,没有选择“安全地闭嘴”,而是顶着压力向上级汇报。这种看似“老虎头上搔痒”的举动,最终让公司避免了重大损失,实习生还获得了晋升机会。

所以遇到类似情境时,不妨先问问自己:这次“搔痒”是出于莽撞还是责任感?可能带来的改变是否值得冒险?生活里没有绝对安全的选择,但智慧能让危险变成机遇。

老虎头上搔痒的造句

  1. 造句 这个小偷居然扒县长的钱包,真是老虎头上搔痒。
  2. 造句 吴国太师当然不能容忍有人敢在老虎头上搔痒,吴国太师逼迫吴国国君下令,要杀严家全家。
  3. 造句 他还要老虎头上搔痒,便给他两个嘴巴!
  4. 造句 有道是兵来将档水来土屯,且不管是哪个敢在老虎头上搔痒。
  5. 造句 哪个不开眼的在老虎头上搔痒,想死咋回事!
  6. 造句 执法中,我们应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,要敢于“虎口拔牙”、“老虎头上搔痒”,不能“只打苍蝇,不打老虎”,否则无异于“引虎入室”、“虎入羊群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