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uì yǔ míng dāng
成语解释:翠羽:翡翠鸟的羽毛;珰:耳饰。比喻珍贵的物品或富家女子的华丽饰品
成语出处: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32卷:“十娘叫公子抽第一层来看,只见翠羽明珰,瑶簪宝珥,充牣于中,约值数百金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生活
繁体字形:翠羽明珰
英文翻译:Cuiyu Mingyu
翠:1.绿色:翠绿。苍翠。翠微(青绿的山色,亦泛指青山)。2.〔翠鸟〕属鸣禽类,形似杜鹃,嘴长,头部深橄榄色,有青绿色斑纹,背青绿色,腹赤褐色,尾短,捕食小鱼。3.指“翡翠”(硬玉):翠玉。翠镯。珠宝翠钻。
羽:1.羽毛,鸟的毛:羽翼。2.鸟类或昆虫的翅膀:振羽。3.古代五音(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)之一。相当于简谱的“6”。
明:1.明亮(跟“暗”相对):明月。天明。灯火通明。2.明白;清楚:问明。讲明。分明。去向不明。3.公开;显露在外;不隐蔽(跟“暗”相对):明说。明令。明沟。明枪易躲,暗箭难防。4.眼力好;眼光正确;对事物现象看得清:聪明。英明。精明强干。耳聪目明。眼明手快。5.光明:弃暗投明。明人不做暗事。6.视觉:双目失明。7.懂得;了解:深明大义。不明利害。8.表明;显示:开宗明义。赋诗明志。9.明明:你明知道他不会,干吗还要为难他呀?10.次于今年、今天的:明天。明晨。明年。明春。11.朝代,公元1368—1644,朱元璋所建。先定都南京,永乐年间迁都北京。12.姓。
珰:1.妇女戴在耳垂上的一种装饰品。2.指宦官。汉代宦官侍中、中常侍等的帽子上有黄金珰的装饰品。
哎呦,你听说过“翠羽明珰”这个成语吗?说白了,这词儿乍一听像是形容古代贵妇的首饰,但实际它背后藏着更丰富的画面感。比如你读《红楼梦》时,要是看到“黛玉鬓边翠羽明珰随风轻颤”,是不是瞬间能脑补出那种精致又灵动的美?
等等,这成语到底啥意思啊?嘿,问得好!其实“翠羽”指的是翠鸟的羽毛,“明珰”则是玉做的耳饰,合起来就是形容女子装扮华美,或者代指美人本身。就像你看到闺蜜戴了套特别搭的翡翠耳环配汉服,忍不住拍大腿:“你这身简直翠羽明珰本尊啊!”
不过话说回来,这成语现在用得少了吧?确实,现在年轻人更爱说“绝绝子”、“氛围感”,但老话说得好:“经典永不过时”。去年我在苏州博物馆看宋代首饰展,那些点翠簪子配玉坠的展品,真叫一个“翠羽明珰惊四座”,连外国游客都举着手机狂拍。
你猜古人怎么用这个词?举个栗子,《洛神赋》里曹植写洛神“戴金翠之首饰,缀明珠以耀躯”,要是换成大白话,不就是“翠羽明珰闪瞎眼”嘛!不过咱得注意,这词儿自带贵气buff,要是形容隔壁穿睡衣拿快递的小王,那可真是用错地方了。
个人觉得啊,现在国潮复兴的势头下,这类成语完全能焕发新生。就像前阵子刷屏的《梦华录》,刘亦菲那套点翠头面配上月白襦裙,弹幕齐刷刷飘过“翠羽明珰yyds”,这不就是传统文化和网络语言的完美碰撞吗?所以说啊,好词不怕巷子深,关键得用得恰到好处。
最后唠句实在的,下次写古风小说或夸人穿搭时,别光会“美美美”了。试试“晨光里她翠羽明珰的身影”,立马让文字活色生香。毕竟语言就像调色盘,多备几个高级色号,画面质感绝对蹭蹭涨,你说是这个理儿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