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ún yǐ kuì dī
成语解释:溃:溃决。细小的蚁洞可以溃决堤坝。比喻细小的漏洞可以酿成大错。
成语出处: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“千丈之堤,以蝼蚁之穴溃;百尺之室,以突隙之烟焚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繁体字形:羣蟻潰隄
英文翻译:Colony breakup
群:1.聚在一起的人或物:人群。鸡群。建筑群。成群结队。2.众多的人:超群。群言堂。群策群力。3.成群的:群峰。群居。群集。4.用于成群的人或东西:一群孩子。一群马。5.姓。
蚁:1.昆虫,种类很多,一般体小,呈黑、褐、红等色,触角丝状或棒状,腹部球状,腰部细。营群居生活,分雌蚁、雄蚁、工蚁和兵蚁。雌蚁和雄蚁都有单眼,有翅。工蚁和兵蚁都没有翅,生殖器官不发达。工蚁担任筑巢、采集食物、抚养幼虫等工作。兵蚁负责守卫。2.(Yǐ)姓。
溃:[kuì]1.(大水)冲破(堤坝)。也引申为突破:溃决。溃围(突破包围)。2.被打垮:溃退。溃不成军。3.腐烂:溃烂。溃疡。[huì]疮溃烂:溃脓。
堤:沿河、沿湖或沿海的防水构筑物,多用土石等筑成:河堤。海堤。修堤筑坝。
说到"群蚁溃堤"这个成语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"蚂蚁怎么能摧毁大坝呢?"其实这个成语最精妙之处,正是用这种夸张的对比,揭示了一个常被忽略的真相:微小的隐患积累到临界点,就会引发系统性崩溃。就像我们常说的"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",只不过这里的主角换成了更有团队协作精神的蚂蚁。
最近在社区做志愿者时,我观察到个有意思的现象。张阿姨总抱怨楼道感应灯不灵敏,李叔嫌垃圾分类点太远,王姐对停车位划分有意见。这些看似无关的小问题,就像蚁群在堤坝上筑巢,直到上个月物业费收缴率跌破60%,大家才惊觉:原来每天的小不满,都在悄悄瓦解着社区的凝聚力。
为什么小问题会引发大麻烦?人类大脑有个有趣的特质——对突发危机高度敏感,却容易对慢性损耗视而不见。就像我们不会注意每天流失的1%手机电量,但当电量突然从30%跳到关机时才会惊慌。去年我负责的项目延期就是个典型案例:初期认为某个模块的微小误差"不影响大局",三个月后这个误差竟导致整个系统需要重构。
现代管理学中有个"破窗效应"与这个成语形成有趣呼应。一栋建筑如果出现破窗不及时修补,很快会有更多窗户被打破;就像堤坝上的蚁穴不处理,其他蚂蚁也会来扩大"战果"。这提醒我们:建立及时反馈机制比亡羊补牢更重要。我常建议团队设置"隐患雷达"机制,每周专门花半小时讨论那些"暂时不要紧的小问题"。
数字化转型中的新启示在物联网时代,"群蚁溃堤"有了新内涵。去年某智能家居公司的安全漏洞事件就是典型:工程师认为单个传感器的微小数据误差无伤大雅,结果数千设备的数据偏差叠加,最终导致整个温控系统误判。这让我联想到,在万物互联的时代,每个节点的微小异常都可能被指数级放大。
面对这个成语的现代启示,或许我们该学会用"蚂蚁视角"观察世界。就像程序员会重视每一行代码的健壮性,厨师在意每克盐的精确配比。下次发现工作流程中的小卡顿,或是人际关系里的细微裂痕时,不妨自问:此刻的我,是在修复蚁穴,还是在为溃堤积蓄能量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