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á bù dāng zuì
成语解释:罚:处罚;当:相当;相称。所作的处罚与所犯的罪行不相称。
成语出处:先秦 荀况《荀子 正论》:“夫德不称位,能不称官,赏不当功,罚不当罪,不祥莫大焉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。
繁体字形:罰不當辠
英文翻译:have the punishment exceed the crime
罚:处罚:惩罚。责罚。赏罚分明。罚他喝酒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当:[dāng]1.担任:他当组长。2.承担:敢作敢当。3.主持:当家。4.相称:旗鼓相当(比喻实力相等)。5.应该:理当如此。6.介词。1.组成时间短语,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:当我到家时,他已经走了。正当大家吃饭的时候,他回来了。2.组成处所短语,表示事件发生的处所:当众出丑。当着大家的面把话讲清楚。7.阻挡:人民军队,锐不可当。8.拟声词。撞击金属器物的声音:丁丁当当。9.抵得上;等于:一以当十。[dàng]1.合适:处理得当。3.以为:我当你走了。4.当作:别把我当客人看待。5.指事情发生的(时间):当年。6.向当铺抵押实物借钱:把金表拿去当了。7.抵押在当铺里的实物:赎当。
罪:1.犯法的行为:罪大恶极。立功赎罪。2.过失:不应归罪于人。3.依法给予的刑罚;惩处:判罪。待罪。4.苦难;痛苦:受罪。
哎,你别说,“罚不当罪”这词儿听着挺严肃,其实生活中还真有不少活生生的例子。比如老张开车闯红灯被罚了500块,结果第二天新闻里有个富二代酒驾撞人却只交了2000块钱了事——这可不就是典型的“罚螃蟹比罚老虎还轻”嘛!(此处应有拍大腿声)
这时候你可能要问:那到底啥才算“罚当其罪”呢?说白了就是让惩罚的力度和犯错的严重性挂上钩。举个反例,某公司泄露用户隐私导致百万人信息被盗,结果监管部门就发了个整改通知书,连罚款都没几个子儿——这操作就像用创可贴贴大动脉出血,根本止不住血啊!
不过你猜怎么着?现在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试点“阶梯式处罚”了。比如去年某地环保局搞了个新规,污染企业不仅要按排放量罚款,负责人还得去环保培训班"回炉重造"。这就好比给犯错的人既开药方又熬苦药,既治病又长记性,可比单纯罚钱实在多了。
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现象:现在网上动不动就有人喊"封杀这个""封杀那个",但有些明星偷税漏税几千万也就补缴了事。要我说啊,这种处理方式就像用高压水枪灭烟头,看着动静大,其实根本不对症。真正的公平应该像老中医把脉,得摸准病根再下药。
最近看新闻说有个村支书贪污扶贫款被判了十年,村民们自发在村口放鞭炮。你品,你细品——这种大快人心的判决背后,不正是"罚当其所"带来的正能量吗?所以说啊,法律这把尺子既不能软得像面条,也不能硬得像钢筋,关键得量体裁衣才靠谱。
最后唠句实在话:咱普通老百姓最盼的,不就是看见恶人挨重锤,好人得保护嘛!就像厨房里的调味罐,盐放多了齁嗓子,放少了没滋味,只有恰到好处才能炒出好菜。这社会治理啊,说到底也是个掌握火候的技术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