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hóng
  • zhuāng
  • guǒ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hóng zhuāng sù guǒ

成语解释:红装:妇女的红色装饰;泛指妇女的艳丽装束;素裹:淡雅装束。原指妇女艳丽和淡雅两种装束。后用以形容雪过天晴;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色。

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沁园春·雪》词:“须晴日,看红装素裹,分外妖娆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宾语、状语;形容雪过天晴的景象

繁体字形:红装素裹

英文翻译:a beauty is dressed in mourning white

红装素裹的意思

红:[hóng]1.像鲜血的颜色:红枣。红领巾。2.象征喜庆的红布:披红。挂红。3.象征顺利、成功或受人重视、欢迎:红运。开门红。满堂红。他唱戏唱红了。4.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:红军。又红又专。5.红利:分红。6.姓。[gōng]见〖女红〗。

装:1.修饰;打扮;化装:装饰。装点。他装老头儿。2.服装:新装。冬装。军装。中山装。3.行装:轻装。整装待发。4.演员化装时穿戴涂抹的东西:卸装。5.假装:装模作样。不懂就是不懂,不要装懂。6.姓。7.把东西放进器物内;把物品放在运输工具上:装箱。装车。8.装配;安装:装订。装电灯。机器已经装好了。

素:1.白色;本色:素服。2.蔬菜类食品。与“荤”相对:素菜。素食。3.本来的;原始的:素质。素材。4.质朴;不华丽:朴素。素净。5.构成事物的基本成分:要素。因素。元素。6.副词。一向;向来;从来:素不相识。素有交往。7.古称洁白的生绢:尺素。

裹:1.(用纸、布或其他片状物)缠绕;包扎:包裹。裹腿。用绷带把伤口裹好。2.为了不正当的目的把人或物夹杂在别的人或物里面:土匪逃跑时裹走了村子里的几个人。3.吸(奶):小孩儿一生下来就会裹奶。4.姓。

成语评论

提到“红装素裹”,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?这个成语常让人联想到白雪覆盖的冬日景象中点缀着鲜艳的红色。比如:大雪初晴的故宫,朱红宫墙映着琉璃瓦上的积雪,恰似一幅红装素裹的水墨画。这里的“红”与“白”形成强烈视觉对比,既突出建筑特色,又传递出庄重与纯净并存的美感。

有人可能会问:红装素裹只能形容自然景观吗?”其实不然。去年除夕夜,我在老家看到邻家小女孩穿着大红棉袄在院子里堆雪人,围巾上沾着雪花咯咯直笑——这鲜活的生活场景,不正是“红装素裹”的最佳写照?鲜艳的生命力与冰雪的冷冽碰撞,反而让寒冬透出暖意。

更值得探讨的是,这个成语背后藏着中国人的色彩哲学。红色象征喜庆吉祥,白色代表纯洁无瑕,两者相遇时产生的不是冲突,而是和谐共生。就像北方过年时的窗花剪纸,红彤彤的图案贴在结霜的玻璃上,既有节日的热闹,又不失冬日的静谧。这种审美取向,或许正是东方文化“和而不同”的生动体现。

现代生活中,“红装素裹”的概念其实比我们想象的更常见。设计师将珊瑚红沙发摆放在白色大理石背景墙前,摄影师用红衣模特拍摄雪原大片,甚至咖啡杯上红色拉花与奶泡的交融——当热烈与冷静相遇,总能激发超越单一色彩的感染力。

在我看来,这个成语最妙处在于它的动态平衡。就像火锅店里沸腾的红油汤底飘着几片嫩豆腐,或者实验室显微镜下红细胞在透明载玻片上游走,强烈的色彩对比反而创造出独特的视觉韵律。下次遇见类似场景时,不妨驻足感受这份红白交织的诗意,或许能发现平凡生活中的惊艳瞬间。

红装素裹的造句

  1. 造句 须晴日,看红装素裹,分外妖娆。
  2. 造句 这姑娘红装素裹,漂亮极了。
  3. 造句 时至冬日,到处一片红装素裹的景象。
  4. 造句 雪已经停了,田野里洁白一片,冀中平原尽在红装素裹之中。
  5. 造句 昨夜一场大雪,早上出门一看,天晴了,好一派红装素裹的绚丽景象!
  6. 造句 雪过天晴,红装素裹,分外妖娆!
  7. 造句 对最美的景物描写:须晴日,看红装素裹,分外妖娆。
  8. 造句 不禁又看了女孩儿一眼,没有红装素裹,有的只是天真素颜,乖乖头下是一张椭圆近似圆形的脸颊,不难看出她的单纯可爱,尽显在了气质上。
  9. 造句 这时候,秋炎的身边陆陆续续地聚集了一群红装素裹的佳人,妖娆妩媚,清纯俊秀,性感活泼等,无不挑唆着别人的眼球.
  10. 造句 红装素裹,白马银枪,我眼睛一热,怎么可能!“呵呵,贤弟想哪里去了。

"红装素裹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