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uì
  • shǒu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mí qū suì shǒu

成语解释:指粉身碎骨

成语出处:战国 燕 婅武《报燕太子书》:“今太子欲灭悁悁之耻,除久久之恨,此实臣所当糜躯碎首而不避也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宾语;指粉身碎骨

繁体字形:蘪軀碎首

英文翻译:Body and head

糜躯碎首的意思

糜:[mí]1.粥。2.腐烂;糜烂。3.浪费:糜费。[méi]糜子,也叫穄(jì)子。一年生草本植物。与黍同类,但子实不黏。是耐旱、耐碱的谷类作物。

躯:身体:身躯。七尺之躯。为国捐躯。

碎:1.完整的东西破成零片零块:碗摔碎了。2.使碎:碎石机。碎尸万段。3.零星;不完整:碎布。琐碎。4.絮烦;唠叨:嘴太碎。

首:1.头:昂首阔步。2.领袖;领导人:元首。首长。3.最先;开始:首创。4.第一;最高:首要。首席代表。5.告发:自首。出首。6.量词。用于诗歌、歌曲等:一首诗。民歌百首。

成语评论

糜躯碎首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,但它到底怎么用呢?举个真实的例子:古代一位将军在战场上高喊:“若能护百姓安宁,糜躯碎首亦无所惧!”这句话什么意思?其实就是说,即使牺牲性命,也要保护人民。这种表达是不是特别有力量?

有人可能会问:“现在谁还会用这么夸张的词?”其实不然。比如一位科学家在纪录片中说:“为了攻克癌症,哪怕糜躯碎首也要坚持研究。”这里是不是瞬间让科研精神显得更悲壮了?成语的现代生命力,就藏在这样的灵活运用里。

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社区志愿者在抗洪时说:“守护家园不是喊口号,真要遇到危险,糜躯碎首也得顶上!”这时候成语的使用合理吗?当然合理——它传递的是一种不计代价的担当,而不必字面理解成“粉身碎骨”。

个人觉得,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它的“极端感”。比如父母对孩子说:“为你读书,我们糜躯碎首都愿意。”虽然实际不会真这么做,但能强烈表达无私付出的情感。这种表达方式,是不是比单纯说“全力支持”更触动人心?

最后留个思考题:如果用“糜躯碎首”形容运动员带伤比赛,合适吗?关键看语境——如果是强调为团队荣誉拼搏到底的精神,完全成立;但若涉及过度消耗健康,可能就需要谨慎使用。成语的边界,往往取决于我们想传递的核心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