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fě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fěn gǔ mí qū

成语解释:犹粉身碎骨。

成语出处:唐 王维《为薛使君谢婺州刺史表》:“臣纵粉骨糜躯,不报万分之一。”唐 颜真卿《谢户部侍郎表》:“粉骨糜躯,罔知攸答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为了事业等

繁体字形:粉骨蘪軀

英文翻译:Emaciated body

粉骨糜躯的意思

粉:1.粉末:面粉。藕粉。花粉。把绿豆磨成粉。2.特指化妆用的粉末:香粉。涂脂抹粉。3.用淀粉制成的食品:凉粉。粉皮。4.特指粉条或粉丝:绿豆粉。菠菜炒粉。5.变成粉末:粉碎。粉身碎骨。石灰放得太久,已经粉了。6.粉刷:墙刚粉过。7.带着白粉的;白色的:粉蝶。粉连纸。8.粉红:粉色。粉牡丹。这块绸子是粉的。

骨:[gǔ]1.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、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:骨头。骨骼(全身骨头的总称)。骨节。骨肉(a.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,亦称“骨血”;b.喻紧密相连,不可分割的关系)。骨干(gàn)。2.像骨的东西(指支撑物体的骨架):伞骨。扇骨。3.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:骨力(a.雄健的笔力;b.刚强不屈的气概)。风骨(古典文艺理论术语,指文章的艺术风格,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)。4.指人的品质、气概:侠骨。骨气。[gū]1.〔骨朵儿〕尚未开放的花朵。2.〔骨碌〕滚动(“碌”读轻声)。

糜:[mí]1.粥。2.腐烂;糜烂。3.浪费:糜费。[méi]糜子,也叫穄(jì)子。一年生草本植物。与黍同类,但子实不黏。是耐旱、耐碱的谷类作物。

躯:身体:身躯。七尺之躯。为国捐躯。

成语评论

粉骨糜躯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,但它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呢?简单来说,它形容一个人为了完成重要的事情,甚至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。比如古代将军可能会说:“若能保家卫国,粉骨糜躯亦在所不惜!”这时候的“粉骨糜躯”就像一块“决心印章”,盖在了他的誓言上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现在又不是战争年代,谁还会用这种词啊?”其实它的核心精神并没有过时。比如消防员冲进火场救人时,医生在疫情中连续工作20小时时,他们的选择不正是“虽未粉骨,却已糜躯”的现代版本吗?这种奉献精神,换了个场景依然闪闪发光。

这个成语只能用在生死攸关的大事上吗?未必。比如有个创业者说:“为了这个项目,我真是粉骨糜躯了。”虽然夸张,但生动表达了他投入全部心力的状态。就像我们常说的“拼命三郎”,只不过换了个更有画面感的说法——想象把骨头磨成粉,身体熬成粥,这得多豁得出去啊!

有个有趣的矛盾点:现代社会提倡“工作生活平衡”,那“粉骨糜躯”还有存在价值吗?我的观察是,关键要看“为谁而碎”。就像贝壳里的珍珠,只有为值得的事物破碎才有意义。比如父母为孩子的前程操劳,科学家为研究昼夜颠倒,这种“选择性破碎”反而成就了珍贵的东西。

最后想问问大家:你愿意为什么事情“粉骨糜躯”呢?可能不是真的牺牲生命,但总有些东西值得你暂时放下舒适圈。就像春蚕吐丝,虽然作茧自缚,但最终织就的丝绸却能温暖他人。找到那个让你心甘情愿“碎一碎”的目标,或许就是理解这个成语最好的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