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ěn miàn yóu tóu
成语解释:脸上扑粉,头上抹油。形容女子的化妆。
成语出处:元·钟嗣成《骂玉郎过感恩采茶歌·四景》:“皓齿明眸,粉面油头,点花牌,行酒令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定语;指人的化妆
繁体字形:粉靣油頭
英文翻译:Powdered dough
粉:1.粉末:面粉。藕粉。花粉。把绿豆磨成粉。2.特指化妆用的粉末:香粉。涂脂抹粉。3.用淀粉制成的食品:凉粉。粉皮。4.特指粉条或粉丝:绿豆粉。菠菜炒粉。5.变成粉末:粉碎。粉身碎骨。石灰放得太久,已经粉了。6.粉刷:墙刚粉过。7.带着白粉的;白色的:粉蝶。粉连纸。8.粉红:粉色。粉牡丹。这块绸子是粉的。
面:1.头的前部;脸:面孔。面带微笑。2.向着;朝着:背山面水。这所房子面南坐北。3.物体的表面,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:水面。地面。路面。圆桌面儿。面儿磨得很光。4.当面:面谈。面洽。面交。5.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:鞋面儿。这块布做里儿,那块布做面儿。6.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,有长有宽,没有厚。7.部位或方面:正面。反面。片面。全面。多面手。面面俱到。8.方位词后缀:上面。前面。外面。左面。西面。9.a)用于扁平的物件:一面镜子。两面旗子。b)用于会见的次数:见过一面。10.姓。11.粮食磨成的粉,特指小麦磨成的粉:白面。豆面。小米面。玉米面。高粱面。12.粉末:药面儿。胡椒面儿。13.面条:挂面。切面。汤面。一碗面。14.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:面倭瓜。煮的红薯很面。这个瓜是脆的,那个瓜是面的。
油:1.指动物的脂肪和从植物、矿物中提炼出来的脂质物:牛油。花生油。石油。2.一种液体食品:酱油。3.用桐油、油漆等涂抹:窗、门油饰一新。4.被油弄脏:衣服油了。5.圆滑;不诚恳:油腔滑调。这人太油了。
头:[tóu]1.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、鼻、眼等器官的部分。2.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:剃头。梳头。平头。分头。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。3.物体的顶端或末梢:山头。笔头儿。中间粗,两头儿细。4.事情的起点或终点:话头儿。提个头儿。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!5.物品的残余部分:布头儿。蜡头儿。铅笔头儿。6.头目:李头儿。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。7.方面:他们是一头儿的。心挂两头。8.第一:头等。头号。9.领头的;次序居先的:头车。头马。头羊。10.姓。[tou]1.(头儿)名词后缀。a)接于名词性词根:木头。石头。骨头。舌头。罐头。苗头。b)接于动词词根:念头。扣头。饶头。嚼头儿。看头儿。听头儿。c)接于形容词词根:准头。甜头儿。2.方位词后缀:上头。下头。前头。后头。里头。外头。
“粉面油头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像在描述某种精致的妆容造型,实际却暗藏深意。究竟这个成语在哪些场景下适用?它传递了怎样的价值观?让我们通过具体例子来拆解。
某公司新入职的年轻员工每天花费两小时打理发型,办公桌上永远放着补妆镜。有同事私下议论:“小王真是粉面油头,PPT做不好,表格总出错,倒是把自己捯饬得像时尚博主。”这个例子生动展现了成语的讽刺意味——过度关注外表而忽视内在能力的提升。
有人可能会问:注重形象难道有错吗?这需要辩证看待。比如销售总监李女士每天化淡妆见客户,既能展现专业形象,又能精准分析市场数据。此时若用“粉面油头”评价显然不恰当,因为她的内外修养达到了平衡。这说明成语的适用关键在于是否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。
在当代社会,这个成语的警示意义反而更值得重视。网红经济的兴起让不少人沉迷于滤镜修饰,某直播平台调查显示,38%的青少年认为“长得好看就能成功”。这种现象恰是“粉面油头”的现代版演绎——将人生筹码全押在外貌红利上,忽视了知识储备与技能打磨。
个人认为,真正的形象管理应该是内外兼修的系统工程。就像智能手机需要靓丽外壳,更需要强大的芯片支撑。那些既能保持得体仪表,又在专业领域持续精进的人,往往能在职场和生活中走得更远。毕竟,油头粉面终会褪色,真才实学历久弥新。
当我们再听到“粉面油头”这个词,不妨把它当作一面镜子。它既提醒我们警惕虚有其表的陷阱,也启示着在快节奏的视觉时代,如何找到外在形象与内在实力的黄金平衡点。这种传统智慧穿越时空,依然能为现代人提供有价值的处世参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