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fěn
  • miàn
  • zhū
  • chú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fěn miàn zhū chún

成语解释:白面红唇。有时形容面颜姣美。

成语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七回:“说着,果然出去带进一个小后生来,较宝玉略瘦些,眉清目秀,粉面朱唇,身材俊俏,举止风流,似在宝玉之上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多用于女性

繁体字形:粉靣朱脣

英文翻译:beautiful

粉面朱唇的意思

粉:1.粉末:面粉。藕粉。花粉。把绿豆磨成粉。2.特指化妆用的粉末:香粉。涂脂抹粉。3.用淀粉制成的食品:凉粉。粉皮。4.特指粉条或粉丝:绿豆粉。菠菜炒粉。5.变成粉末:粉碎。粉身碎骨。石灰放得太久,已经粉了。6.粉刷:墙刚粉过。7.带着白粉的;白色的:粉蝶。粉连纸。8.粉红:粉色。粉牡丹。这块绸子是粉的。

面:1.头的前部;脸:面孔。面带微笑。2.向着;朝着:背山面水。这所房子面南坐北。3.物体的表面,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:水面。地面。路面。圆桌面儿。面儿磨得很光。4.当面:面谈。面洽。面交。5.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:鞋面儿。这块布做里儿,那块布做面儿。6.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,有长有宽,没有厚。7.部位或方面:正面。反面。片面。全面。多面手。面面俱到。8.方位词后缀:上面。前面。外面。左面。西面。9.a)用于扁平的物件:一面镜子。两面旗子。b)用于会见的次数:见过一面。10.姓。11.粮食磨成的粉,特指小麦磨成的粉:白面。豆面。小米面。玉米面。高粱面。12.粉末:药面儿。胡椒面儿。13.面条:挂面。切面。汤面。一碗面。14.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:面倭瓜。煮的红薯很面。这个瓜是脆的,那个瓜是面的。

朱:[zhū]1.红色:朱红。朱批。朱笔。朱文(印章上的阳文)。朱门(红漆大门,旧时指豪富人家)。2.矿物名:朱砂(无机化合物,中医用于镇静剂。亦称“辰砂”、“丹砂”)。朱墨。3.姓。[shú]〔朱提(shí)〕古地名。汉武帝时置县,治所在今云南省 昭通县境。后立为郡。

唇:人或某些动物口的周围的肌肉组织。通称嘴唇。

成语评论

粉面朱唇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白皙的脸庞配上鲜红的嘴唇,常用来形容人的容貌明艳动人。比如:“新娘子穿着大红嫁衣,粉面朱唇、眉眼含笑,仿佛从古画里走出来一般。”这个例子用具体的场景展现了成语的视觉冲击力,既符合传统审美,又充满画面感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个成语只能形容女性吗?”其实不然。虽然多用于女性,但在文学作品中偶尔也能见到突破性用法。例如:“少年剑客立于桃花树下,粉面朱唇却不显阴柔,眉宇间的英气反而衬得他如谪仙下凡。”这样的描写打破了性别限制,让成语的适用范围更灵活。

在现代语境下,“粉面朱唇”是否过时了?我认为它反而在复古潮流中焕发新生。比如美妆博主这样描述妆容:“今天的仿唐妆重点在粉面朱唇的效果,哑光底妆搭配正红色唇釉,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质感。”传统成语与现代时尚的碰撞,恰恰证明了语言的生命力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个成语常被误用为单纯的外貌描写。其实它还隐含着健康与生机的象征。比如:“大病初愈的姑娘虽然消瘦,但粉面朱唇的模样让家人们终于放下心来。”这里不仅描绘气色,更传递出康复的喜悦,赋予成语更深的情感价值。

语言就像流动的溪水,成语的使用不该被框定在固定模式里。试着把“粉面朱唇”融入不同场景:描写初春的桃花、黄昏的晚霞,甚至是刚出炉的草莓蛋糕。当传统表达与现代生活产生新的联结,那些古老的词汇就会像沾了晨露的花瓣,永远鲜活明亮。

粉面朱唇的造句

  1. 造句 这姑娘虽不是天香国色,但也是个不折不扣的俏佳人,粉面朱唇,娇美可人,只是脾气有些火爆,如同小辣椒。
  2. 造句 虽然一样是粉面朱唇,可她看上去总会让人产生畏惧的心理,天生一副“不怒而威”。
  3. 造句 地上的陌生女子,桃李年华,长长黑发,粉面朱唇,杨柳眉,樱桃嘴。
  4. 造句 秦钟生得眉目清秀,粉面朱唇,身材俊俏,举止风流,见人怯怯羞羞有些女儿之态,是个深得女孩子宠爱的人,连宝玉见了都有股说不出的喜欢。
  5. 造句 雪白的一条莽汉,粉面朱唇,眉黑如漆,蹙着,不知道是在笑还是在哭。
  6. 造句 那道人一张鹅子脸,粉面朱唇生的美艳如妇,神情确实坚毅如刀。
  7. 造句 来人是一个红衣的小女孩儿,十二三岁的年龄,粉面朱唇,双环髻,一身紧身的红裙,裸着如玉藕般的手臂,整个人精灵而精气,显得分外娇俏可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