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ǐ dǐ lóng shé
成语解释:犹言笔走龙蛇。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。
成语出处: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三十一回:“闻公博学广记,笔底龙蛇,真才子也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的书法或文笔
繁体字形:筆底龍虵
英文翻译:dragons and snakes follow one 's writing brush -- good penmanship
笔:1.写字画图的用具:毛笔。铅笔。钢笔。粉笔。一支笔。一管笔。2.(写字、画画、作文的)笔法:伏笔。工笔。败笔。曲笔。3.用笔写出:代笔。直笔。亲笔。4.手迹:遗笔。绝笔。5.笔画:笔顺。笔形。6.a)用于款项或跟款项有关的:一笔钱。三笔账。五笔生意。b)用于字的笔画:“大”字有三笔。c)用于书画艺术:写一笔好字。他能画几笔山水画。7.姓。
底:[dǐ]1.最下面的部分:底层。底座。底下(a.下面;b.以后)。海底。底肥。2.末了:年底。月底。到底。3.根基,基础,留作根据:刨根问底。底蕴。底稿。底版。4.图案的基层:白底蓝花的瓶子。5.何,什么:底事伤感。6.古同“抵”,达到。[de]同“的”。
龙:1.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,身体长,有鳞,有角,有脚,能走,能飞,能游泳,能兴云降雨。2.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,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:龙颜。龙廷。龙袍。龙床。3.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:龙舟。龙灯。龙车。龙旗。4.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,如恐龙、翼手龙等。5.姓。
蛇:[shé]爬行动物,身体圆而细长,有鳞,没有四肢。种类很多,有的有毒。吃青蛙等小动物,大蛇也能吞食大的兽类。[yí]见“逶蛇”。
哎,你听说过“笔底龙蛇”这个成语吗?说白了,它就是形容人写字或作画时气势奔放,像龙蛇飞舞一样。举个例子,老张参加书法比赛时,挥毫泼墨那叫一个行云流水,评委看了直拍大腿:“这字儿真是笔底龙蛇,绝了!”
等等,这成语到底在夸人啥?核心问题来了——它强调的仅仅是技巧吗?嘿,不完全是!你看,隔壁小王写文章总爱先打草稿,结果成品反而僵硬;后来他一咬牙,抛开条条框框直接下笔,文字瞬间活了。所以说,“笔底龙蛇”不单是手头功夫,更是创作时那种不拘一格的精气神儿。
你可能会问:这成语现在还有现实意义吗?要我说啊,在电脑打字的年代,它的内涵反而更值得琢磨。就像设计师用数位板画画,虽然工具变了,但只要心中有那股“龙蛇之气”,作品照样能让人眼前一亮。说白了,工具会迭代,但创作时的灵魂永远不过时。
不过话说回来,有人觉得“笔底龙蛇”听着像在搞玄学?其实不然。咱就拿广场上写水笔字的大爷举例,人家虽然没受过专业训练,但下笔时那种洒脱劲儿,愣是把《将进酒》写出了千军万马的气势。这不正说明,只要情感到位,普通人也能玩转这个成语的精髓?
最后唠句实在的,甭管是写字画画还是做其他创作,关键得找到自己的节奏。就像老话说的“熟能生巧”,但要是光顾着“巧”而丢了“真”,那可就本末倒置咯。要我说啊,下次创作时不妨试着“放养”思路,没准儿你的作品也能窜出几条活灵活现的“龙蛇”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