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chuān 穿
  • zhī
  • dào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chuān yú zhī dào

成语解释:穿:指穿壁;窬:通“逾”,从墙上爬过去。从墙上爬过去。指钻洞和爬墙的盗贼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阳货》:“色厉而内荏,譬诸小,其犹穿窬之盗也与!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宾语;指盗贼

繁体字形:穿窬之盗

英文翻译:thieves

穿窬之盗的意思

穿:1.破;透:把纸穿了个洞。水滴石穿。2.用在某些动词后,表示破、透或彻底显露:射穿。磨穿。看穿了他的心思。戳穿阴谋诡计。3.通过(孔洞、缝隙、空地等):穿针。穿过森林。从这个胡同穿过去。4.用绳线等通过物体把物品连贯起来:穿糖葫芦。用珠子穿成珠帘。5.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:穿鞋。穿衣服。

窬:从院墙爬过去。多指偷窃行为:穿窬之盗(穿墙和爬墙的贼)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盗:1.偷窃:盗取。2.抢劫财物的人:强盗。海盗。

成语评论

什么是“穿窬之盗”?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“凿墙翻窗的小偷”,常用来比喻用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的人。比如公司里有人通过偷看同事电脑密码来窃取客户资源,这种行为就能被称为“穿窬之盗”。但为什么人们总说“偷来的锣鼓敲不得”?或许是因为这种投机取巧的成功,往往伴随着提心吊胆的代价。

有个真实案例值得思考:某网红餐厅花钱买假排队制造人气,结果被曝光后口碑崩塌。这和古代盗贼翻墙偷东西后被人赃俱获何其相似?表面看他们似乎走了捷径,实际上却像踩着薄冰过河——既不敢大声宣扬“成功经验”,还要时刻担心真相败露。这种心理负担,不正是“穿窬之盗”最真实的写照吗?

有人可能会问: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,踏实做事是否太慢?我们不妨看看建筑行业。真正的好房子需要打牢地基,而偷工减料的“楼快快”终会暴露质量问题。工作中亦是如此,靠关系上位的新主管,往往比凭实力晋升的更难服众。就像老话说的:“你骗得了所有人一时,骗不了自己一世。”
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最深刻的启示在于“代价守恒定律”。那些看似轻松的捷径,往往在暗处标好了价格。就像玩游戏开外挂,虽然能快速升级,却失去了挑战的乐趣和真正的成长。现代社会虽然竞争激烈,但数字时代的透明度也让“穿窬之盗”越来越难藏身,这或许正是时代进步的积极信号。

当我们看到有人走捷径成功时,不必焦虑或效仿。不妨把目光放长远些:勤恳研发的企业最终拿下专利,坚持原创的内容创作者积累忠实粉丝。这些实实在在的成就,就像用真材实料盖起的房子,既不怕风吹雨打,也能堂堂正正挂上自己的门牌。毕竟人生不是短跑冲刺,而是一场讲究耐力的马拉松。

"穿窬之盗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