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kōng gǔ chuán shēng
成语解释:谷:山谷。人在山谷中发出音响;立即可以听到回声。比喻很快有所反响。
成语出处:南朝 梁 萧衍《净业赋》:“若空谷之应声,似游形之有影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宾语;形容说话、做事立刻就有效应
繁体字形:空谷傳聲
英文翻译:Sound from the empty valley
空:[kōng]1.不包含什么,没有内容:空洞(a.没有内容的;b.物体内部的窟窿)。空泛。空话。空旷。空乏。空空如也。空前绝后。凭空(无根据)。真空(没有任何东西)。2.没有结果的,白白地:空跑了一趟。空口无凭。3.离开地面的,在地上面的地方:空军。空气。空投。空运。[kòng]1.使空,腾出来:空一个格。空出一间房来。2.闲着,没被利用的:空白。空地。空额。空房。空缺。3.亏欠:亏空。[kǒng]古同“孔”,洞。
谷:[gǔ]1.两山或两块高地中间的低洼地:峡谷。万丈深谷。2.谷类作物的总称。也特指粟:五谷。谷草。3.古代百谷的统称,即农作物的统称。4.〈方〉稻。也指稻的子实。[yù]见〔吐谷浑〕
传:[chuán]1.由一方交给另一方;由上代交给下代:流传。由前向后传。古代传下来的文化遗产。2.传授:师传。把自己的手艺传给人。3.传播:宣传。胜利的消息传遍全国。4.传导:传电。传热。5.表达:传神。传情。6.发出命令叫人来:传讯。把他传来。7.传染:这种病传人。8.姓。[zhuàn]叙述历史故事的作品(多用于小说名称):《水浒传》。《吕梁英雄传》。
声:1.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:锣声。大声。2.说话;语言:不声不响。呼声。3.宣布;陈述:声明。声讨。4.名誉:声望。名声。5.声母:声韵。双声。6.声调:第一声。去声。7.量词。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:连喊三声。
“空谷传声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说在空旷的山谷里喊一嗓子,声音会立刻传回来。比如你站在山间大喊“你好吗”,几秒后就能听到清晰的回音,仿佛山谷在回应你。不过,它更多被用来比喻某种言论或行为迅速引发了反响。比如:“他在会议上提出的问题,像空谷传声一样,立刻引发了全员的激烈讨论。”
为什么“空谷传声”能生动形容这种效果?其实核心在于“环境”和“反馈”。想象一下,如果在一个嘈杂的房间里说话,声音可能被淹没;但若在空旷的山谷中,声音毫无阻碍,回响自然清晰。放到现实中,当一个人的观点恰好戳中了大众的关注点,或一个事件触发了集体情绪,传播就会像山谷回声一样快速扩散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种传播一定带来正面影响吗?其实未必。比如社交媒体上,一条片面信息可能被疯狂转发,像空谷回音般迅速放大,但未必接近真相。这时候,成语的隐喻反而提醒我们:传播越容易,越需要谨慎对待信息的源头。
我个人觉得,“空谷传声”在现代社会有了新的意义。过去它可能更多指向物理空间的回声,而现在更像是对信息爆炸时代的一种隐喻。比如短视频平台上,一个创意视频几小时就能收获百万播放量——这种传播速度,不就是数字时代的“空谷传声”吗?
如何让“声音”传得更远、更准?或许可以借鉴山谷的特性:首先要有足够的空间(比如开放的平台),其次内容本身要足够清晰有力(像山谷中洪亮的喊声)。更重要的是,接受回音时,需要分辨它是真实的共鸣,还是被扭曲的杂音。毕竟,再快的传播,也抵不过深度思考的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