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ī shàn zhī jiā,bì yǒu yú qìng
成语解释:积:聚;庆:福。积德的人家,子孙必然会得到福泽
成语出处:《周易·坤·文言》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劝诫人
繁体字形:积善之家,必有余慶
英文翻译:A good family will be celebrated
积:1.积累;聚集:积少成多。日积月累。积土成山。院子里积了不少水。2.长时间积累下来的:积习。积弊。3.中医指儿童消化不良的病:食积。奶积。捏积。这个孩子有积了。4.乘积的简称。
善:1.善良;慈善(跟“恶”相对):善举。善事。心怀不善。2.善行;善事(跟“恶”相对):行善。劝善规过。3.良好:善策。善本。4.友好;和好:友善。相善。亲善。5.熟悉:面善。6.办好;弄好:善后。善始善终。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7.擅长;长于:善战。多谋善断。8.好好地:善自保重。善为说辞。9.容易;易于:善变。善忘。10.姓。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家:[jiā]1.“傢”是“家伙”、“家具”、“家什”的“家”的繁体字。2.家庭的住所:回家。这儿就是我的家。我的家在上海。3.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:我找到营部,刚好营长不在家。4.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:农家。渔家。船家。东家。行(háng)家。5.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:专家。画家。政治家。科学家。艺术家。社会活动家。6.学术流派:儒家。法家。百家争鸣。一家之言。7.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:上家。下家。公家。两家下成和棋。8.谦辞,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:家父。家兄。9.人工饲养或培植的(跟“野”相对):家畜。家禽。家兔。家鸽。家花。10.姓。[jia]1.后缀。2.用在某些名词后面,表示属于那一类人:女人家。孩子家。姑娘家。学生家。3.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,指他的妻子(qī·zi):秋生家。老三家。[jie]用在修饰语后,相当于“地”、“的”,如“整天家、成年家”。
必:1.必定;必然:我明天三点钟必到。不战则已,战则必胜。2.必须;一定要:事必躬亲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,必有一定的条件。3.姓。
有:[yǒu]1.存在:有关。有方(得法)。有案可稽。有备无患。有目共睹。2.表示所属:他有一本书。3.表示发生、出现:有病。情况有变化。4.表示估量或比较:水有一丈多深。5.表示大、多:有学问。6.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:有劳。有请。7.无定指,与“某”相近:有一天。8.词缀,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:有夏。有宋一代。[yòu]古同“又”,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。
余:1.剩下来的;多余的:余粮。2.零数:十余人。一斤余。3.文言人称代词。我。4.“餘”,另同“馀”
庆:1.庆祝;庆贺:庆寿。庆丰收。庆功大会。2.值得庆祝的周年纪念日:国庆。校庆。3.姓。
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”这句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?简单来说,就是长期做好事的家庭,福气会像存钱一样越攒越多,甚至惠及子孙后代。比如,老张一家常年帮村里修桥补路、资助贫困学生,结果儿子考上名校,生意也越做越顺。村里人都说:“老张家这是积德积来的福报啊!”
为什么行善能带来“余庆”?其实道理不复杂:善意就像扔进水里的石子,涟漪会一圈圈扩散。比如你帮邻居修水管,邻居转头帮别人搬货,这种正向循环最终可能回馈到自己身上。更重要的是,行善的习惯会潜移默化影响家人,形成积极的家风——这才是“余庆”的真正来源。
有人问:“现代社会还讲究这些老话吗?”看看社区志愿者王阿姨的故事就知道了。她二十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人,疫情期间整个小区的年轻人自发帮她买菜送药。王阿姨说:“我从没图回报,但困难时总有人伸手,这可能就是‘余庆’吧。”
我个人认为,这句成语最妙的是“积”字。善行不是买彩票,而是像种树——今天浇的水不会让树苗立刻开花,但十年后的阴凉一定属于坚持培育它的人。与其期待“善有善报”,不如把行善当作生活日常,就像每天刷牙洗脸一样自然。
有个有趣的现象:常做善事的人往往心态更平和。心理学研究显示,助人行为会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,这种“快乐激素”反而让人更健康长寿。所以“余庆”未必是金山银山,也可能是内心的安宁与满足——这何尝不是现代人最需要的福气?
下次遇到需要帮助的人,不妨这样想:我的举手之劳,可能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时刻,变成照亮自己前路的光。就像春天随手撒下的花种,盛夏时才会知道哪里开出了花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