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ìn bào zhèng luàn
成语解释:禁:制止。正:纠正。抑制强暴势力,治理混乱局面;或禁除暴行,根治叛乱。亦作“禁暴止乱”、“禁暴诛乱”、“禁乱除暴”、“救乱除暴”、“拨乱诛暴”、“止暴禁非”、“禁暴静乱”。
成语出处: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秦策》:“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,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治政等
繁体字形:禁暴正亂
英文翻译:Anti riot
禁:[jìn]1.明令取消;制止:严禁走私。2.拘押:监禁。3.法律或习惯所不允许的事:犯禁。违禁物品。4.皇帝的住处:宫禁。紫禁城。[jīn]1.受得住;耐(用):禁得起考验。这件衣服禁穿。2.忍住:不禁大笑。
暴:[bào]1.突然而且猛烈:暴雨。暴病。暴怒。暴饮暴食。2.凶狠;残酷:暴徒。暴行。3.急躁:他的脾气很暴。4.姓。5.露出来;显露:暴露。自暴家丑。6.糟蹋:自暴自弃。暴殄天物。[pù]同“曝”。
正:[zhèng]1.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(跟“歪”相对):正南。正前方。前后对正。这幅画挂得不正。2.位置在中间(跟“侧、偏”相对):正房。正院儿。3.用于时间,指正在那一点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:正午。4.正面(跟“反”相对):这张纸正反都很光洁。5.正直:正派。公正。方正。心术不正。6.正当:正路。正理。钱的来路不正。7.(色、味)纯正:正红。正黄。颜色不正。味道不正。8.合乎法度;端正:正楷。正体。9.属性词。基本的;主要的(区别于“副”):正文。正编。正本。正副主任。10.姓。[zhēng]正月:新正。
乱:1.没有秩序和条理:乱七八糟。2.武装骚扰:兵乱。叛乱。3.使混乱;使紊乱:捣乱。以假乱真。4.任意;随便:不许乱扔纸屑。
“禁暴正乱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严肃,但它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。举个例子,某地曾因市场管理混乱,商贩占道经营引发交通堵塞,甚至出现打架斗殴事件。后来政府成立专项小组,清理违规摊位、规范经营区域,同时加强巡逻,很快恢复了秩序。这种用行动制止混乱、维护公平的做法,就是“禁暴正乱”的典型体现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成语是不是只能用在国家大事上?当然不是!比如小区里有人深夜喧哗扰民,物业主动协调沟通、制定噪音管理规则,让居民重新获得安宁——这就是“禁暴正乱”在微观场景中的应用。它告诉我们,解决问题的核心在于直面矛盾,而不是回避或纵容。
更有意思的是,“禁暴正乱”还能引发更深层的思考。比如网络暴力事件中,平台如果及时封禁违规账号、澄清谣言,不仅能阻止伤害扩大,还能传递“规则有底线”的信号。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问题:为什么要主动“禁暴”?因为无序的环境会伤害所有人,包括施暴者自己。就像野火蔓延时,救火既保护他人,也避免引火烧身。
我个人认为,现代社会对“禁暴正乱”的需求更甚于古代。过去可能依赖强力镇压,而现在更需要制度设计和公众参与的结合。比如垃圾分类初期,上海通过志愿者引导和罚款制度双管齐下,让乱丢垃圾的现象大幅减少。这种既有温度又有力度的方式,或许才是当代“禁暴正乱”的进化方向。
下次遇到插队、噪音或者网络骂战时,不妨想想这个成语。它提醒我们:解决问题需要勇气,但更需要智慧;维护秩序不仅是管理者的责任,每个主动发声、遵守规则的普通人,其实都在参与书写这个时代的“禁暴正乱”新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