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huò
  • chū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huò chū bù cè

成语解释:测:估计,猜度。灾祸的产生不可揣测

成语出处: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·梅圣俞》:“仁宗大怒,玉音甚厉,众恐祸出不测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禍出不測

英文翻译:Unexpected misfortune

祸出不测的意思

祸:1.灾难;不幸的事或情况。与“福”相对:灾祸。闯祸。2.损害:祸国殃民。

出:1.从里面到外面(跟“进、入”相对):出来。出去。出门。出国。出院。2.来到:出席。出场。3.超出:出轨。出界。不出三年。4.往外拿:出钱。出布告。出题目。出主意。5.出产;产生:出煤。出木材。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。6.发生:出问题。这事儿出在1962年。7.出版: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。8.发出;发泄:出芽儿。出汗。出天花。出气。9.引文、典故等见于某处:语出《老子》。10.显露:出名。出面。出头。出洋相。11.显得量多:机米做饭出饭。这面蒸馒头出数儿。12.支出:出纳。量入为出。13.跟“往”连用,表示向外:散会了,大家往出走。14.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,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:三出戏。15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、显露或完成:看得出。看不出。拿出一张纸。跑出大门。看出问题。做出成绩。
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
测:1.测量:测绘。2.推测;料想:变化莫测。

成语评论

生活中,我们常说“祸出不测”,可这个词到底怎么用才贴切?举个例子:老张开车上班时被追尾,对方司机低头看手机完全没注意路况。事后他感慨:“真是祸出不测,谁能想到大清早等红灯也会被撞?”这种突如其来的意外,正是成语的典型应用场景。

有人可能会问:既然灾祸无法预测,学这个成语有什么用?其实重点不在预测,而在提醒我们保持警觉。去年台风季,隔壁小区物业提前修剪枯枝、加固门窗,结果整条街只有他们楼栋没被断树砸坏。正如古人说的“居安思危”,主动消除隐患才是应对“不测之祸”的关键。

职场里也有类似情况。朋友的公司上个月突然宣布裁员,毫无预兆的变故让很多人措手不及。但细想会发现端倪:半年前管理层就开始缩减项目预算,只是多数人选择视而不见。这让我想到——所谓“祸出不测”,有时是选择性忽略预警信号的结果。与其被动等待,不如培养从蛛丝马迹中捕捉风险的能力。

不过换个角度看,过度防范也可能适得其反。见过有人因为怕食物中毒,顿顿吃煮过头的饭菜;担心交通事故,连自行车都不敢骑。其实完全规避风险就像试图抓住流动的风,既不现实,也失去了生活该有的鲜活气。个人觉得,在合理预防和接纳不确定之间找到平衡,才是应对“祸出不测”更智慧的姿态。

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了我们新工具。地震预警系统能在灾难发生前数十秒发出警报,气象卫星让台风路径无所遁形。当“不测”变得越来越可测时,或许这个成语的使用场景也会变化。但人类对未知的敬畏永远不会消失,就像再精准的导航也拦不住突然滚落的陨石——而这,正是成语历经千年仍鲜活生动的根本原因。

最后想起社区消防演习时教官说的话:“你们今天觉得演练麻烦,等真遇上火灾就会明白,平时觉得不会发生的祸事,往往就发生在你觉得最安全的时候。”这句话或许能更新我们对成语的理解:防范未然不是制造焦虑,而是给未来的自己多备一把钥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