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uò bù wàng zhì
成语解释:妄:胡乱。祸患不会无缘无故而来
成语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龟策列传》:“虽然,祸不妄至,福无徒来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禍不妄至
英文翻译:Misfortune never comes in vain
祸:1.灾难;不幸的事或情况。与“福”相对:灾祸。闯祸。2.损害:祸国殃民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妄:1.荒谬不合理:狂妄。妄人。2.非分地,出了常规地;胡乱:妄动。妄求。妄加猜疑。妄作主张。胆大妄为。
至:1.到:至今。自始至终。至死不屈。2.至于:甚至。3.极;最:至为感谢。你要早来,至迟下星期内一定赶到。
“祸不妄至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灾祸不会无缘无故降临”。比如,老张总说“祸不妄至”,所以他每次出门前都会再三检查门窗是否关好,生怕一点疏忽引来麻烦。这句话背后其实藏着古人对生活的观察:大部分问题都有迹可循,与其抱怨命运不公,不如主动排查隐患。
为什么说“祸不妄至”?难道所有灾祸都是自己造成的?当然不是!台风地震这类天灾无法预测,但成语强调的是“人为可控的部分”。比如工作中漏填一张表格,可能引发后续纠纷;朋友间一句无心玩笑,或许埋下误会种子。这些看似偶然的麻烦,往往源于日常的细节疏忽。
上周邻居小李的车被划了,他第一反应是“真倒霉”。后来查监控才发现,原来自己停车时压到了别人的私人车位。这不正应了“祸不妄至”吗?如果我们能用“放大镜”检视自己的行为,很多问题其实能提前规避。
现代社会如何活用这个智慧?如今大家常说“黑天鹅事件”,但更多时候是“灰犀牛”——那些缓慢靠近却容易被忽视的风险。比如总熬夜加班的人突然生病,长期不备份数据的企业遭遇系统崩溃。与其等危机爆发后补救,不如建立“日常体检”思维:定期给生活和工作做“健康检查”。
我有个习惯:每月底会花半小时复盘这个月的糟心事,用“祸不妄至”的视角分析。上个月被客户投诉,追根溯源竟是两个月前报价单里的小数点错误。这种倒推法让我意识到,很多“突发问题”其实是拖延症的副产品。
当然,过分紧张也会适得其反。有位前辈说得妙:“防祸要像系安全带,系好就安心开车,而不是时刻担心车祸。”真正的智慧在于把握平衡——既保持警觉,又不让焦虑吞噬生活。毕竟,我们预防的是可预见的风险,而不是被想象中的恐惧困住手脚。
下次遇到突发状况时,不妨先深呼吸,然后问自己:“这个‘祸’真的毫无征兆吗?”或许答案会让你发现,解决问题的钥匙早已握在自己手中。生活的有趣之处就在于,当我们开始主动观察和调整,很多所谓的“厄运”会自然绕道而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