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én hún liáo luàn
成语解释:撩乱:同“缭乱”,纷乱。指心神纷乱不定
成语出处:宋·杨泽民《夜游宫》:“致得心肠转。教令得神魂撩乱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人的状态等
繁体字形:神魂撩亂
英文翻译:Soul stirring
神:1.宗教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,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、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灵:神位。财神。无神论。多神教。2.神话中的人物,有超人的能力:料事如神。用兵如神。3.特别高超或出奇,令人惊异的;神妙:神速。神效。这事真是越说越神了。4.精神;精力:凝神。费神。聚精会神。双目炯炯有神。5.神气:神色。神情。瞧他那个神儿,准是有什么心事。6.聪明;机灵:瞧!这孩子真神。7.姓。
魂:1.指精神或情绪:梦魂萦绕。神魂颠倒。2.特指崇高的精神:国魂。民族魂。3.泛指事物的人格化精神:花魂。诗魂。
撩:[liáo]撩拨:撩逗。春色撩人。一番话撩得他动心了。[liāo]1.把东西垂下的部分掀起来:撩起帘子。把头发撩上去。2.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:先撩些水然后再扫地。
乱:1.没有秩序和条理:乱七八糟。2.武装骚扰:兵乱。叛乱。3.使混乱;使紊乱:捣乱。以假乱真。4.任意;随便:不许乱扔纸屑。
说到“神魂撩乱”,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?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考试前一天晚上,小明翻着密密麻麻的笔记,突然发现公式记混了,解题思路像被猫抓乱的毛线团——这时候他抓耳挠腮、坐立难安的状态,就是“神魂撩乱”最贴切的写照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跟普通的紧张有什么区别?关键在于“撩乱”二字。比如你突然接到重要会议通知,既要整理资料又要准备发言,多重压力让思维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,这种短时间内信息过载导致的混乱状态,才是成语的精妙之处。
记得去年搬家时,我同时要处理合同签约、打包行李、协调搬家公司,手机消息提示音此起彼伏。当时站在客厅中央转圈圈,明明要做的事情堆成山,却不知道该先捡哪根柴——这种手足无措的焦灼感,现在想来正是“神魂撩乱”的生动演绎。
为什么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现代人?观察地铁早高峰就能找到答案。有人盯着股票涨跌图眉头紧锁,有人对着未读邮件红点叹气,还有人在客户电话和微信消息间来回切换。当各种信息流像瀑布般冲击大脑时,谁没有过几秒钟的“断片”时刻?
有个有趣的发现:越是追求效率的时代,“神魂撩乱”出现的频率反而越高。就像智能手机本为便利设计,但频繁的推送通知却可能让人更难专注。这时候不妨学学老茶客,事情再多也先给自己泡杯茶,让蒸腾的热气把乱麻般的思绪理顺。
下次感觉要被信息浪潮淹没时,试试这个小诀窍:把待办事项写在便签纸上,然后像整理扑克牌那样按轻重缓急排列。当抽象的压力变成可视化的清单,那种抓不着重点的慌乱感自然会烟消云散。毕竟再缭乱的线头,只要找到线头就能慢慢理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