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hán
  • shǔ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í hán kù shǔ

成语解释:祁:大。冬季大寒,夏天湿热

成语出处:清·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:“祁寒酷暑不稍间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祁寒酷暑

英文翻译:severe cold and intense heat

祁寒酷暑的意思

祁:1.指安徽祁门:祁红(祁门出的红茶)。2.指湖南祁阳:祁剧。3.姓。

寒:1.冷(跟“暑”相对):寒冬。寒风。天寒地冻。受了一点寒。2.害怕;畏惧:心寒。胆寒。3.穷困:贫寒。4.姓。

酷:1.残酷:酷刑。酷吏。2.程度深的;极:酷热。酷寒。酷似。酷肖。3.形容人外表英俊潇洒,表情冷峻坚毅,有个性。[英cool]

暑:热(跟“寒”相对):暑天。中(zhòng)暑。受暑。寒来暑往。

成语评论

祁寒酷暑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像是描述天气的极端情况?没错!它字面意思是指极冷的冬天和极热的夏天,但实际使用时更多指向长期处于恶劣环境中的坚持。比如可以说:“建筑工人无论祁寒酷暑都坚守岗位”,这里不仅说天气,更强调人在困境中的韧性。

自问:成语中的“祁寒”和“酷暑”必须同时出现吗?其实不然。在纪录片里听到“科考队员穿越祁寒之地”时,单用前半部分就能传递出环境严酷的信息。语言就像变色龙——重点在于你想突出寒冷还是炎热,或是两者叠加的艰难。

记得去年参观古镇时,导游指着斑驳的城墙说:“这些砖石历经六百年祁寒酷暑”。这句话突然让我意识到,成语不仅能形容人的奋斗,也能赋予物体以“经历者”的身份。这种拟人化用法,让老建筑瞬间有了故事感。

自问:现代人还用这个成语吗?当然!刷短视频看到外卖小哥冒雨送餐,弹幕飘过“致敬祁寒酷暑中的骑士”时,你会发现古老成语在新时代焕发生机。它不再是书本里的化石,而是变成了一种共情符号——当我们说出这四个字时,实际上在表达对他人处境的体察。

有个有趣的现象:南方人更爱用“酷暑”,北方人偏爱“祁寒”。这恰好印证了成语的生命力源于生活体验。就像我姑妈总念叨“当年祁寒时节插秧”,而海南的表哥却说“酷暑天收椰子才是真功夫”。地域差异让同一个成语开出不同的花。

最近在读企业家传记时发现,有人把行业周期波动比作“商海中的祁寒酷暑”。这个比喻让我豁然开朗——原来自然气候的意象,完全可以迁移到人生际遇中。所谓艰难时刻,不过是让我们修炼内功的季节轮转。

下次遇到棘手任务时,不妨对自己说:“这点祁寒酷暑算什么!”你会发现,当语言从抱怨转为自勉,心态也会像破土的新芽,在冰与火的考验中找到生长方向。毕竟成语最大的魅力,在于它能将千年前的智慧,化作今日前行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