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ìng zhú nán shū
成语解释:罄:用尽;竹:竹简,用以写字;书:写。用尽竹子也难写完。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。后泛指事实多,写不完。
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 李密传》:“磬南山之竹,书罪未穷;决东海之波,流恶难尽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连动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
繁体字形:磬竹难书
英文翻译:Chimes and bamboos are hard to write
磬:1.古代击乐器。用石或玉制成,形如曲尺,悬于架上,用木槌击奏。单一的叫特磬,成套的叫编磬。2.寺庙中拜佛时敲打的钵形响器。用铜制成。
竹:竹子,多年生常绿植物。茎圆柱形,有节,中空,可供建筑用,又可做造纸原料。嫩芽即竹笋,可食。
难:[nán]1.不容易,做起来费事:难处。难度。难点。难关。难熬。难耐。难产。难堪。难题。难以。难于。困难。畏难。急人之难。2.不大可能办到,使人感到困难:难免。难为。难保。难怪。难倒(dǎo)。难道。难能可贵。3.不好:难听。难看。[nàn]1.灾祸,困苦:难民。灾难。遇难。逃难。殉难。患难。遭难。避难。排扰解难。2.仇怨:排难解纷。3.诘责,质问:发难。非难。责难。[nuó]古同“傩”。
书:1.写字;记录;书写:书法。大书特书。振笔直书。2.字体:楷书。隶书。3.装订成册的著作:一本书。一部书。一套书。丛书。新书。古书。书店。4.书信:家书。书札。5.文件:证书。保证书。说明书。挑战书。白皮书。6.姓。
提到“罄竹难书”,许多人可能觉得这个词自带一股“古风”,但它的实际应用场景可比想象中更贴近生活。比如有人吐槽:“这家公司去年的管理失误,简直罄竹难书!”这里用夸张手法表达了问题的严重性,竹子用光都写不完,是不是比单纯说“问题很多”更有画面感?
核心问题: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?其实“罄竹难书”原本是中性词,指事实太多难以记录,但现代汉语中多用于贬义语境。比如描述环境污染问题时可以说:“这片土地的生态破坏史,用十卡车竹简都写不完。”既点明问题严重性,又暗合成语本意,比平铺直叙更有力度。
有个有趣的对比:古人用竹简记录历史,现代人用数据云存储。当我们在社交媒体看到“某明星黑料罄竹难书”的标题时,实际是传统文化符号与网络时代的碰撞。这种新旧交融的用法,恰恰说明汉语的生命力——老树发新芽,老词说新事。
需要注意的是,这个词自带“超载”属性。如果用来形容日常小事,比如“今天的工作邮件罄竹难书”,反而会显得用力过猛。就像拿消防水枪浇花,既浪费资源又达不到效果。合适的语境才是成语发挥魅力的舞台。
个人认为,这类成语就像语言工具箱里的特种设备——不是每天都要用,但关键时刻能派大用场。下次遇到需要强调“多到离谱”的情况时,不妨试试这个成语,但记得给它配上合适的故事场景,就像给宝剑配上剑鞘,既安全又优雅。
语言学家常说,词汇的语义漂移是社会变迁的镜子。“罄竹难书”从客观描述到主观批判的转变,或许正反映出人们对复杂现象的评判需求。当某个现象突破常规认知的边界时,这个沉睡的成语就会被重新唤醒,继续在语言长河中漂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