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ló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mó lóng dǐ lì

成语解释:亦作“磨砻底厉”。亦作“磨礲砥砺”。①四种质地和颜色不同的磨石。②磨砺锻炼。

成语出处:汉·枚乘《上书谏吴王》:“据其未生,先其未形,磨砻砥砺,未见其损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状语;指反复磨练

繁体字形:磨礱砥礪

英文翻译:Honing

磨砻砥砺的意思

磨:[mó]1.摩擦:脚上磨了几个大泡。我劝了他半天,嘴唇都快磨破了。2.用磨料磨物体使光滑、锋利或达到其他目的:磨刀。磨墨。磨玻璃。铁杵磨成针。3.折磨:他被这场病磨得改了样子了。4.纠缠;磨烦(mò·fan):这孩子可真磨人。5.消灭;磨灭:百世不磨。6.消耗时间;拖延:磨洋工。磨工夫。[mò]1.把粮食弄碎的工具,通常是两个圆石盘做成的:一盘磨。电磨。推磨。2.用磨把粮食弄碎:磨面。磨豆腐。磨麦子。3.掉转;转变:把汽车磨过来。我几次三番劝他,他还是磨不过来。

砻:1.去掉稻壳的工具,形状像磨,多用木料制成。2.用砻去掉稻壳:砻了两担稻子。

砥:1.细的磨刀石。2.磨炼:砥节砺行。

砺:1.磨刀石。2.磨(刀):砥砺。磨砺。

成语评论

提到"磨砻砥砺"这个成语,你可能会联想到古人在石磨上反复碾压谷物的画面。但它的精髓远不止表面动作——就像我们小时候用铅笔在草稿纸上反复演算数学题,擦破了纸背却换来了正确答案。这个成语究竟如何体现持续精进的力量?

试想一个备考研究生的学生:每天六点起床背单词,午休时间刷三套真题,熄灯前还要整理错题本。有人问他"这么拼值得吗",他指着书架上《材料力学》划满批注的旧教材说:"磨砻砥砺不在一朝一夕,明年此时自见分晓。"这种将长期付出转化为底气的状态,正是成语的最佳注脚。

或许你会疑惑:现代社会讲究效率,慢慢打磨是否过时?看看老张的创业团队就知道了。他们做智能手环初期,光是心率监测算法就迭代了47个版本。有投资人建议直接采购现成方案,团队却坚持"宁可磨破十层皮,不做将就半成品"。三年后竞品纷纷退出市场时,他们的医疗级精度反而打开了高端市场。

在教育领域,这个成语焕发着特殊光彩。我见过最生动的例子是李老师带的初中物理兴趣小组。他不让学生直接接触实验器材,前两个月全在训练观察记录:如何用三种不同单位描述水温变化,怎样用五个维度分析单摆运动。当家长质疑进度太慢时,李老师总说:"磨刀不误砍柴工,观察力才是科研的永动机。"

值得思考的是,现代人常把"磨炼"等同于痛苦忍耐。但仔细观察那些真正践行"磨砻砥砺"的人,你会发现他们眼中跳动着发现者的兴奋——就像考古学家小心清理青铜器上的绿锈,每一刷子下去都充满期待。这种将重复劳动转化为探索乐趣的能力,或许才是这个古老成语留给当代人最大的启示。

当短视频都在教人"三天掌握Python""一个月速成插画"时,我反而更欣赏小区门口那位修表匠。他用了二十年时间,把放大镜支架改装成可调节角度的"第三只手",最近正在研究用不同硬度羽毛制作除尘笔。这种近乎固执的持续精进,不正是数字时代最稀缺的工匠精神?

下次当你觉得某个工作流程需要优化时,不妨想想这个成语。就像程序员反复重构代码,虽然暂时看不到界面变化,但底层架构的优化终将爆发指数级效能。毕竟,真正的突破往往藏在第一百零一次尝试里——这或许就是"磨砻砥砺"穿越千年的智慧回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