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ǐ lì zhuó mó
成语解释:琢磨:雕刻和打磨玉石。比喻磨练自己的品德,在学业上不断上进。
成语出处:蔡东潘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08回:“政府于诸生期许之重,凡兹再三申谕,固期有所鉴戒,勉为成材。其各砥砺琢磨,毋负谆谆告诫之意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;用于学业方面
繁体字形:砥礪琢磨
英文翻译:Forge ahead
砥:1.细的磨刀石。2.磨炼:砥节砺行。
砺:1.磨刀石。2.磨(刀):砥砺。磨砺。
琢:[zhuó]雕刻玉器:精雕细琢。[zuó]〔琢磨〕思索;考虑:这句话值得琢琢。磨(mo)。
磨:[mó]1.摩擦:脚上磨了几个大泡。我劝了他半天,嘴唇都快磨破了。2.用磨料磨物体使光滑、锋利或达到其他目的:磨刀。磨墨。磨玻璃。铁杵磨成针。3.折磨:他被这场病磨得改了样子了。4.纠缠;磨烦(mò·fan):这孩子可真磨人。5.消灭;磨灭:百世不磨。6.消耗时间;拖延:磨洋工。磨工夫。[mò]1.把粮食弄碎的工具,通常是两个圆石盘做成的:一盘磨。电磨。推磨。2.用磨把粮食弄碎:磨面。磨豆腐。磨麦子。3.掉转;转变:把汽车磨过来。我几次三番劝他,他还是磨不过来。
哎,说到“砥砺琢磨”这成语,大伙儿可能觉得有点文绉绉,其实它就跟咱每天用的“死磕到底”差不多意思!比如说啊,小王刚进公司那会儿连PPT都做不利索,但他硬是天天对着电脑“砥砺琢磨”——白天看教程,晚上练排版,三个月后愣是成了部门里的“设计扛把子”。你瞅,这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嘛?
有人可能要问:“这成语和普通努力有啥区别?”嘿,问得好!说白了,“砥砺琢磨”可不是随便努把力就完事儿,它更像是在砂纸上反复打磨玉石——得带着目标、方法和耐心。比如老张开面馆,不光每天揉面擀皮,还专门跑去四川学红油配方,回来把汤底调了二十多次。这不就是一边实践一边修正的“动态努力”么?
话说回来,现在这快节奏社会,还有人玩得转这种慢功夫吗?你还别说,我邻居李姐就是个现成例子。她四十岁开始学编程,别人刷短视频的时间她全拿来敲代码,光是“Hello World”就折腾了三天。可去年人家愣是开发了个社区买菜小程序,现在整条街的阿姨都管她叫“IT女神”。这波操作,可不就是现代版的“砥砺琢磨”?
不过依我看呐,这成语的精髓在于“持续校准”。好比打游戏升级装备,不能光闷头打怪,得时不时看看属性对不对路。就像我表弟准备考研那会儿,不光埋头刷题,每周还专门分析错题规律,调整复习策略。这种“边做边想”的劲头,可比单纯拼时间高效多了。
最后聊点实在的,为啥老祖宗要发明这个成语?我寻思着啊,他们早看透了:人生就像雕木头,得先用粗砂纸磨出形状,再换细砂纸抛光表面。就像我常去的那个陶艺工作室,学徒们刚开始捏的陶罐歪七扭八,但经过几十次拉坯、晾晒、上釉,最后都能烧出流光溢彩的瓷器——这过程本身,不就是最生动的“砥砺琢磨”嘛?
对了,你发现没?这个成语其实藏着个隐藏技能:它把“痛苦”转化成了“成就感”。就像健身房里那些撸铁的老哥,虽然天天喊肌肉酸痛,但看着镜子里渐渐清晰的线条,痛并快乐着。所以说啊,下次遇到难关时不妨念叨句“砥砺琢磨”,保准比干喝鸡汤管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