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uì
  • tuí
  • yuá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uì wǎ tuí yuán

成语解释:形容残破、毁废的建筑。

成语出处:明·刘基《郁离子·天道》:“是故碎瓦颓垣,昔日之歌楼舞馆也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战后或灾后

繁体字形:碎瓦頹垣

英文翻译:Crumbling walls

碎瓦颓垣的意思

碎:1.完整的东西破成零片零块:碗摔碎了。2.使碎:碎石机。碎尸万段。3.零星;不完整:碎布。琐碎。4.絮烦;唠叨:嘴太碎。

瓦:[wǎ]1.铺屋顶用的建筑材料,一般用泥土烧成,也有用水泥等材料制成的,形状有拱形的、平的或半个圆筒形的等。2.用泥土烧成的:瓦盆。瓦器。3.姓。4.瓦特的简称。1秒钟做1焦的功,功率就是1瓦。[wà]盖(瓦):这排房子的房顶都苫好了,就等着瓦瓦(wǎ)了。

颓:1.倒塌:颓垣断壁。2.衰败;意志消沉:衰颓。颓丧。

垣:1.墙:城垣。颓垣断壁。2.城:省垣(省城)。3.姓。

成语评论

碎瓦颓垣”这个成语,乍一听可能觉得陌生,但拆开来看其实很直观。“碎瓦”是破碎的瓦片,“颓垣”是倒塌的墙头,合起来就描绘出一幅破败荒凉的景象。比如我们可以说:“地震后的村庄只剩碎瓦颓垣,但村民们已经在空地上搭起临时帐篷,准备重建家园。”这里既点出了灾难的破坏性,又暗示了重生的希望。
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成语只能用来形容自然灾害吗?当然不是。比如描述历史变迁时可以说:“古城墙历经千年风雨,如今只剩碎瓦颓垣,但那些残缺的砖石依然在无声诉说着往日的辉煌。”这种用法既保留了视觉上的苍凉感,又赋予其文化传承的深意。

更有意思的是,这个成语还能用来比喻抽象事物。比如讨论职场现象时可以说:“传统行业在互联网冲击下如同碎瓦颓垣,但废墟中总能长出新的商业模式。”这时候成语就从具象场景转化为了新旧交替的象征。

从个人视角来看,我总觉得“碎瓦颓垣”自带时间滤镜——它记录着破坏的瞬间,却也凝固了重建的起点。就像去年台风过后,我家后院的老槐树被拦腰折断,但就在树桩旁边,春天竟冒出了几簇新芽。这种破而后立的生命力,或许才是这个成语最动人的注解。

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使用这类视觉感强烈的成语时,上下文的情感基调很重要。比如同样是描述战争遗址,如果说“战壕旁碎瓦颓垣间开满野花”,就比单纯说“到处都是碎瓦颓垣”多了份沧桑中的生机。这提醒我们:语言的色彩不只来自词语本身,更取决于观察者的视角。

回到最初的问题:为什么要用这么冷门的成语?其实语言就像积木,生僻词用对了地方反而能搭出独特景观。下次写文章想表达“破败中孕育新生”时,不妨试试让“碎瓦颓垣”登场,说不定能给文字添一抹历史的斑驳质感。

碎瓦颓垣的造句

  1. 造句 没错,湖泊的下方是有一个皇宫,虽然已经残破,碎瓦颓垣,但是那些建筑物会发光,哪怕是一块碎砖,也会散发出点点光芒。
  2. 造句 我们看见,妇女儿童在碎瓦颓垣中搜集残存的粮食和衣物,用木板在断墙边架起遮蔽风雪的小屋。
  3. 造句 这些地区是碎瓦颓垣、一片凄凉,尽入眼帘。
  4. 造句 冯殿庆回忆,“城里所有的建筑物都成了碎瓦颓垣,原先那些殖民地风格的房子都统统没了踪影,街道上到处都是弹坑和死尸。
  5. 造句 千年前的辉煌过后,历史再一次显现出无奈的苍凉,曾经的歌楼舞馆,如今变成了碎瓦颓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