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pò jiā dàng yè
成语解释:见“破家荡产”。
成语出处:《元典章·刑部·禁诱略》:“必须督责补买,及供给一切诸物。因而逼临,破家荡业,无可展免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破产
繁体字形:破家蕩業
英文翻译:become bankrupt
破:1.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变得不完整:手破了。纸戳破了。袜子破了一个洞。2.使损坏;使分裂;劈开:破釜沉舟。势如破竹。破开西瓜。3.整的换成零的:一元的票子破成两张五角的。4.突破;破除(规定、习惯、思想等):破格。破例。破记录。5.打败(敌人);打下(据点):攻破城池。大破敌军。6.花费:破钞。破费。破工夫。7.使真相露出;揭穿:说破。一语道破。案子已经破了。8.受过损伤的;破烂的:破衣服。房子很破了。9.讥讽东西或人不好(含厌恶意):谁看那破戏!
家:[jiā]1.“傢”是“家伙”、“家具”、“家什”的“家”的繁体字。2.家庭的住所:回家。这儿就是我的家。我的家在上海。3.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:我找到营部,刚好营长不在家。4.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:农家。渔家。船家。东家。行(háng)家。5.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:专家。画家。政治家。科学家。艺术家。社会活动家。6.学术流派:儒家。法家。百家争鸣。一家之言。7.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:上家。下家。公家。两家下成和棋。8.谦辞,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:家父。家兄。9.人工饲养或培植的(跟“野”相对):家畜。家禽。家兔。家鸽。家花。10.姓。[jia]1.后缀。2.用在某些名词后面,表示属于那一类人:女人家。孩子家。姑娘家。学生家。3.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,指他的妻子(qī·zi):秋生家。老三家。[jie]用在修饰语后,相当于“地”、“的”,如“整天家、成年家”。
荡:1.摇动;摆动:动荡。飘荡。荡桨。荡秋千。2.无事走来走去;闲逛:游荡。闲荡。3.洗:冲荡。涤荡。4.全部搞光;清除:扫荡。倾家荡产。5.广阔;平坦:浩荡。坦荡。6.姓。7.放纵,行为不检点:放荡。浪荡。淫荡。8.浅水湖:黄天荡。芦花荡。9.同“凼”。
业:1.行业:工业。农业。林业。畜牧业。饮食业。各行各业。2.职业:就业。转业。业余。无业。3.学业:肄业。修业。毕业。结业。4.事业:功业。创业。业绩。5.产业;财产:家业。业主。6.从事(某种行业):业农。业商。7.姓。8.佛教徒称一切行为、言语、思想为业,分别叫做身业、口业、意业,合称三业,包括善恶两面,一般专指恶业。9.已经:业已。业经。
“破家荡业”这个词听起来挺吓人,但它的核心意思其实很简单——一个家庭或企业因为某些原因彻底垮了。比如说,老王原本开了二十年的五金店,去年突然借钱扩大店面,结果遇到疫情反复,现在连仓库里的货都抵了债,这就叫典型的“破家荡业”。
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?有时候是外部环境突变,比如行业寒冬;有时候是内部决策失误,比如盲目扩张。但更值得注意的是,很多人出事前其实有预警信号:账上现金流吃紧还硬撑面子买新车,员工半年没发工资老板还在朋友圈晒高尔夫——这种“表面风光”和“实际危机”的割裂往往是前兆。
怎么避免重蹈覆辙?我观察到个有意思的现象:那些能扛过危机的家庭或企业,往往在三个方面做得扎实。一是风险隔离,比如把家庭账户和生意账户彻底分开;二是定期复盘,每个季度算算“如果明天收入归零,现有存款能撑多久”;三是保持弹性,疫情期间有家餐馆老板,把后厨改造成直播厨房,反而打开了外卖新市场。
上周在社区讲座里,我特意用奶茶店举例子:同样一条街上有三家奶茶店,A店坚持用鲜奶成本高但口碑好,B店用奶精勾兑利润高,C店搞会员充值圈钱。结果卫生检查时B店被停业,C店老板卷款跑路,最后活下来的反而是成本最高的A店——这故事说明破家荡业往往不是败给对手,而是输在自己的选择里。
有年轻创业者问:现在环境变化这么快,是不是保守点更安全?我的看法是:关键不在保守或激进,而在决策时有没有留好安全垫。就像爬山带备用绳索,创业者也该给自己准备Plan B。见过最聪明的做法,是位做外贸的老板在生意红火时,专门拨出利润的10%投资完全不相干的养老产业,后来果然在行业寒冬时靠这份副业续了命。
说到底,“破家荡业”这个成语最值得琢磨的,是它背后那种“温水煮青蛙”式的危机演变。真正摧毁家庭或事业的,往往不是突如其来的灾难,而是日复一日对隐患的视而不见。反过来想,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:定期给生活做个压力测试,或许就能在危机真正来临前,找到那扇逃生的小窗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