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chǎn
  • dà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pò chǎn dàng yè

成语解释:见“破家荡产”。

成语出处:明·俞弁《逸老堂诗话》下卷:“成化间,吴中大水,郡守刘瑀酷虐子民,督征粮税,乡民苦楚,破产荡业,不胜拷掠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破产

繁体字形:破産蕩業

英文翻译:Break up the industry

破产荡业的意思

破:1.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变得不完整:手破了。纸戳破了。袜子破了一个洞。2.使损坏;使分裂;劈开:破釜沉舟。势如破竹。破开西瓜。3.整的换成零的:一元的票子破成两张五角的。4.突破;破除(规定、习惯、思想等):破格。破例。破记录。5.打败(敌人);打下(据点):攻破城池。大破敌军。6.花费:破钞。破费。破工夫。7.使真相露出;揭穿:说破。一语道破。案子已经破了。8.受过损伤的;破烂的:破衣服。房子很破了。9.讥讽东西或人不好(含厌恶意):谁看那破戏!

产:1.人或动物的幼体从母体中分离出来:产妇。产科。产卵。产下一个男孩儿。2.创造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;生产:产销。增产。转产。3.出产:产棉。产煤。东北产大豆。4.物产;产品:土产。特产。水产。5.产业:家产。财产。破产。6.姓。

荡:1.摇动;摆动:动荡。飘荡。荡桨。荡秋千。2.无事走来走去;闲逛:游荡。闲荡。3.洗:冲荡。涤荡。4.全部搞光;清除:扫荡。倾家荡产。5.广阔;平坦:浩荡。坦荡。6.姓。7.放纵,行为不检点:放荡。浪荡。淫荡。8.浅水湖:黄天荡。芦花荡。9.同“”。

业:1.行业:工业。农业。林业。畜牧业。饮食业。各行各业。2.职业:就业。转业。业余。无业。3.学业:肄业。修业。毕业。结业。4.事业:功业。创业。业绩。5.产业;财产:家业。业主。6.从事(某种行业):业农。业商。7.姓。8.佛教徒称一切行为、言语、思想为业,分别叫做身业、口业、意业,合称三业,包括善恶两面,一般专指恶业。9.已经:业已。业经。

成语评论

说到“破产荡业”,你脑海里会浮现什么样的画面?这个词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家庭彻底失去财产和事业根基的状态。比如:“他原本是县城里数一数二的富商,却因为盲目投资房地产,最终落得破产荡业的境地。”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见,但背后的教训远比表面现象更值得深究。

为什么现代人更容易面临这种风险?其实这和当今社会的快节奏有关。很多创业者抱着“赌一把”的心态,把全部身家押在某个项目上。有位做餐饮的朋友就曾坦言:“当时觉得加盟网红奶茶稳赚不赔,结果半年亏掉两代人积蓄。”这种孤注一掷的决策模式,恰恰是导致破产荡业的典型诱因。

有没有避免这种困境的方法?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:那些懂得分散风险的人往往走得更稳。比如某位经营民宿的阿姨,她同时投资了社区生鲜店和在线教育平台,用她的话说:“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。”这种“三足鼎立”的经营策略,虽然不会让人一夜暴富,却能有效抵御市场波动带来的冲击。

值得思考的是,成语背后的警示意义在今天是否过时?我倒认为它反而更具现实价值。特别是在科技变革加速的时代,很多传统行业正在经历洗牌。就像实体书店面对电商冲击,若不能及时转型,确实可能面临存亡危机。但换个角度看,这也倒逼着经营者创新求变,比如将书店打造成文化社交空间,反而开辟了新天地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难道保守经营就万无一失?”当然不是。关键要把握好进取与稳健的平衡点。认识的老厂长就是个典型案例,他坚持把企业利润的30%投入技术改造,既保持了市场竞争力,又避免了盲目扩张的风险。这种“进可攻退可守”的经营智慧,或许才是破解破产荡业魔咒的密钥。

面对这个成语,我们不妨换个积极的角度理解。它更像是一面镜子,提醒我们在追逐事业的同时,要系好“风险安全带”。毕竟,真正的成功不在于永远顺风顺水,而在于风浪来临时,我们是否准备好了救生衣。那些经历过低谷又东山再起的人,往往比从未跌倒过的人更懂得如何走稳接下来的路。

"破产荡业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