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ǐ
  • zhì
  • juā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hǐ zhì juān qū

成语解释:矢:通“誓”,发誓;捐躯:牺牲生命。立志牺牲而不屈服

成语出处:《清史稿·尚可喜传》:“惟知矢志捐躯,保国岭南,以表臣始终之诚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矢志捐軀

英文翻译:swear to devote one's life

矢志捐躯的意思

矢:1.箭:有的(dì)放矢。2.古又同“”:矢口抵赖。矢志不移。3.古又同“”:遗矢。

志:1.志向;志愿:立志。得志。志同道合。2.志气;意志:人穷志不短。3.姓。4.称轻重;量长短、多少:用秤志志。拿碗志一志。5.记:志喜。志哀。永志不忘。6.文字记录:杂志。县志。《三国志》。7.记号:标志。

捐:1.舍弃;抛弃:捐弃。捐生(舍弃生命)。捐躯。2.捐助:捐献。捐钱。募捐。3.税收的一种名称:车捐。上了一笔捐。

躯:身体:身躯。七尺之躯。为国捐躯。

成语评论

矢志捐躯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些严肃,但它到底在说什么呢?简单来说,就是一个人下定决心,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目标。比如,文天祥在《正气歌》中写下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,这就是一种“矢志捐躯”的精神——他明知会死,依然选择用生命守护信念。

有人可能会问:这种“豁出命”的选择真的值得吗?其实,成语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:人在什么情况下愿意为某件事付出一切?比如消防员冲进火场救人,医生在疫情中坚守岗位,他们的行动未必是“求死”,而是把责任看得比个人安危更重要。这时候,“矢志捐躯”更像是一种价值观的极致体现。

换个角度看,这个词也不一定非要和生死挂钩。比如创业者押上全部身家投入梦想,运动员带伤坚持比赛,这些“孤注一掷”的状态同样带有“矢志捐躯”的影子。人们愿意为心中认定的目标突破极限,这种精神本身就有激励人心的力量。

我个人觉得,“矢志捐躯”在现代社会更像一面镜子。它让我们思考:是否有些事情值得用毕生精力去追求?当别人说“这不值得”时,我们是否还能保持初心?就像登山者明知珠峰危险仍要攀登,这种选择无关对错,而是对生命意义的不同诠释。

最后想说,理解这个成语的关键在于“自愿性”。无论是历史中的英雄,还是身边的普通人,当他们主动选择为某个目标承担风险时,那份坚定的眼神,或许就是“矢志捐躯”最生动的注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