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íng sī kǔ xiǎng
成语解释:绞尽脑汁,苦思苦想
成语出处:《十月》1981年第2期:“这会儿你在这儿瞑思苦想,脑子里一定在盘算:怎么样再干?——我能够猜得出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;含褒义
繁体字形:瞑思苦想
英文翻译:Meditate in peace
瞑:1.闭上眼睛:瞑目静思。2.眼睛昏花:耳聋目瞑。
思:[sī]1.想,考虑,动脑筋:思想(a.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;b.想法,念头;c.思量)。思忖。思索。思维。沉思。寻思。见异思迁。2.想念,挂念:思念。思恋。相思。3.想法:思绪。思致(新颖独到的构思、意趣)。构思。4.姓。[sāi]〔于思〕多胡须的样子,如“自捋颔下,则于思者如故矣”。
苦:1.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(跟“甘、甜”相对):苦胆。这药苦极了。2.难受;痛苦:苦笑。艰苦。愁眉苦脸。苦日子过去了。苦尽甘来。3.使痛苦;使难受:一家五口都仗着他养活,可苦了他了。4.苦于:苦旱。苦夏。5.有耐心地;尽力地:苦劝。苦干。苦思。勤学苦练。6.除去得太多;损耗太过:指甲剪得太苦了。这双鞋穿得太苦了,不能修理了。7.姓。
想:1.思考;动脑筋:敢想敢做。2.回忆:放在什么地方,我一时想不起来啦。3.怀念;惦记:母亲想着远行的孩子。4.希望;打算:他想上北京。5.预料;推测:没想到情况这么复杂。
“瞑思苦想”这四个字听起来像是一个人在黑暗中闭着眼睛使劲琢磨,但实际用起来是什么场景呢?举个真实的例子:小张为了准备一场关键演讲,连续三天熬夜修改PPT,反复推敲每一句话的结构,甚至纠结标题用“突破”还是“创新”——这就是典型的瞑思苦想。
为什么人们会陷入这种状态?其实就像拧瓶盖时用错方向,越用力越打不开。比如程序员小王调试代码时,盯着报错信息看了两个小时,却没想到是拼写错误。这时候需要的不是更深的思考,而是站起来喝口水,让大脑切换视角。
有个有趣的现象:幼儿园孩子搭积木时,如果遇到困难会直接推倒重来;而成年人往往执着于修补现有方案。就像上周我装修书房,花了两天时间设计书架布局,后来发现只要把书桌换个方向,所有问题迎刃而解。过度思考有时反而会蒙住发现捷径的眼睛。
值得注意的另类案例是艺术创作。画家老李告诉我,他最好的作品往往诞生于“画到一半出去散步”的时刻。这似乎印证了心理学上的“酝酿效应”——暂时放下难题,潜意识仍在继续工作。就像煮汤时关火焖十分钟,味道会更醇厚。
观察城市里的共享办公空间会发现,那些对着电脑抓头发的人旁边,常常放着喝到一半的冷咖啡。而真正高效的工作区,往往穿插着站立讨论、白板涂鸦和窗边远眺。或许解决问题的关键,不在于持续燃烧脑细胞,而在于掌握思考的节奏。
下次当你感觉陷入思维泥潭时,不妨试试这个办法:设定45分钟专注时间,结束后必须离开座位活动五分钟。这就像给大脑安装排水阀,既能保持思考压力,又能及时排出淤积的焦虑感。毕竟,好的创意往往诞生在放松状态下的灵光乍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