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áng yǎn wú zhū
成语解释:珠:眼珠。瞎了眼,没有眼珠子。比喻视而不见
成语出处:明·胡文焕《群音类选·东厢记·传情惹恨》:“多因我盲眼无珠,怎识他笔端藏意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骂人
繁体字形:盲眼無珠
英文翻译:Blind eyes without beads
盲:1.瞎;看不见东西:盲人。2.比喻对某种事物不能辨别或不懂:文盲。色盲。舞盲。电脑盲。3.盲目地:盲从。盲动。
眼:1.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。通称眼睛。2.小洞;窟窿:泉眼。炮眼。拿针扎一个眼儿。3.(眼儿)指事物的关键所在:节骨眼儿。4.围棋用语,由同色棋子围住的一个或两个空交叉点。5.戏曲中的拍子:二黄慢板,一板三眼。6.用于井、窑洞:一眼井。一眼旧窑洞。
无:[wú]1.没有(跟“有”相对):从无到有。无产阶级。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2.不:无论。无须。3.不论:事无大小,都有人负责。4.同“毋”。5.姓。[mó]见【南无】。
珠:1.珠子:珠宝。夜明珠。2.(珠儿)小的球形的东西:眼珠儿。泪珠儿。水珠儿。滚珠儿。3.姓。
“盲眼无珠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眼睛看不见,连眼珠都没有”,但实际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缺乏观察力,或者对明显的问题视而不见。比如有人问:“为什么他总是忽略团队中的矛盾?”答案可能就是:“他呀,盲眼无珠,光顾着推进项目,根本没注意大家情绪都快崩了。”
那么问题来了——为什么生活中总有人“盲眼无珠”呢?其实这和人脑的思维惯性有关。比如职场中,领导可能因为过度关注业绩数据,完全没发现下属已经连续加班三个月;家长可能盯着孩子的成绩单,却看不到他们心理压力大到失眠。这时候,“盲眼无珠”就成了提醒:别让目标蒙蔽了你的感知力。
举个具体例子:小王为了给客户赶方案,连续一周熬夜到凌晨三点。同事提醒他“你脸色差得吓人”,他却摆摆手说“没事”。结果第二天开会时直接晕倒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盲眼无珠”,只顾眼前任务,连自己的身体预警信号都看不见。
不过换个角度看,“盲眼无珠”也能变成改变的契机。就像老张开餐馆二十年,总觉得生意下滑是因为地段不好。直到儿子接手后重新调研,发现根本问题是菜单十年没更新。这时候老张拍着大腿自嘲:“我真是盲眼无珠啊!”你看,承认自己“看不见”,反而能打开新局面。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有新的诠释空间。比如刷短视频时,算法让我们只看得到感兴趣的内容,无形中屏蔽了其他视角——这种“数字时代的盲眼无珠”更值得警惕。不过乐观来看,意识到这种局限性本身,就是突破认知盲区的第一步。
下次遇到想不通的事,不妨停下来问自己:我是不是正戴着“盲眼无珠”的滤镜?就像检查手机摄像头有没有贴膜一样,定期清理思维里的“遮挡物”,或许就能发现曾被忽略的关键细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