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máng
  • rén
  • shuō
  • xià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máng rén shuō xiàng

成语解释: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

成语出处:元 黄溍《书袁通甫诗后》:“吾侪碌碌,从俗浮沉,与先生相去远甚,而欲强加评品,正如盲人说象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看问题以偏概全

繁体字形:盲人説象

英文翻译:on the basis of one-sided viewpoint

盲人说象的意思

盲:1.瞎;看不见东西:盲人。2.比喻对某种事物不能辨别或不懂:文盲。色盲。舞盲。电脑盲。3.盲目地:盲从。盲动。

人:1.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:男人。女人。人们。人类。2.每人;一般人:人手一册。人所共知。3.指成年人:长大成人。4.指某种人:工人。军人。主人。介绍人。5.别人:人云亦云。待人诚恳。6.指人的品质、性格或名誉:丢人。这个同志人很好。他人老实。7.指人的身体或意识:这两天人不大舒服。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。8.指人手、人才:人浮于事。我们这里正缺人。9.(Rén)姓。

说:[shuō]1.用话来表达意思:我不会唱歌,只说了个笑话。2.解释:一说就明白。3.言论;主张:学说。著书立说。有此一说。4.责备;批评:挨说了。爸爸说了他几句。5.指说合;介绍:说婆家。6.意思上指:他这番话是说谁呢?[yuè]同“”。[shuì]用话劝说使人听从自己的意见:游说。

象:1.哺乳动物,是陆地上现存最大的动物,耳朵大,鼻子长圆筒形,能蜷曲,多有一对长大的门牙伸出口外,全身的毛很稀疏,皮很厚,吃嫩叶和野菜等。生活于我国云南南部、印度、非洲等热带地方。有的可驯养来驮运货物。2.(Xiàng)姓。3.形状;样子:景象。天象。气象。印象。万象更新。4.仿效;模拟:象形。象声。

成语评论

“盲人摸象”这个成语到底在说什么?想象一下,几个盲人围着一头大象,各自摸到不同的部位,却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。比如有人摸到象腿,说:“大象像一根柱子!”另一个摸到尾巴的人反驳:“不对,明明像一根绳子!”这时候,旁边摸着耳朵的人又喊:“你们都错了,它明明像一把大扇子!”

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?其实每个人都没错,只是接触的局部不同。就像我们生活中遇到复杂问题时,如果只盯着某个细节,很容易得出片面结论。比如同事A说公司业绩差是市场问题,同事B坚持是管理漏洞,其实可能两者都有影响。

有个有趣的现代版例子:科技公司开发新产品时,工程师觉得技术参数最重要,设计师认为用户体验才是核心,市场部则强调定价策略。这就像新时代的“摸象”场景——每个岗位都真实触碰到了部分事实,但需要把碎片拼成完整图像。

这里藏着什么智慧?我常觉得这个成语不是在批评盲人,而是在提醒观察者:认知局限人人都有。就像我们刷短视频时,算法推送的内容越相似,我们眼中的“世界真相”就越单薄。这时候主动跳出信息茧房,就像多摸几个大象部位。

有人问:既然永远不可能摸遍整头象,该怎么办?我的经验是保持“暂时性结论”的心态。就像拼图时先确认手头的碎片位置,同时预留调整空间。工作中遇到跨部门争执时,不妨先问:“你摸到的是哪个部分?能帮我描述得更具体吗?”

这个古老故事在今天格外有生命力。社交媒体上的争论、专业领域的知识壁垒、甚至国际间的文化误解,本质上都是不同角度的“摸象”过程。重要的不是立即争出对错,而是搭建更多触摸的桥梁——毕竟,当摸象的盲人们开始交流触感时,完整的大象轮廓才会渐渐浮现。

下次遇到观点冲突,可以试试这个思考游戏:如果对方也是在对同一头“大象”的不同部位下判断,那个部位可能长什么样?这种视角转换往往能让对话变得更有建设性。就像拼图玩家交换碎片,总比各自攥着碎片争吵更有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