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ù dìng kǒu dāi
成语解释:同“目瞪口呆”。
成语出处:《说唐》第二一回:“惊得王小二目定口呆,眼巴巴看他把三十枝毛竹拖去了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吃惊的神态
繁体字形:目定口獃
英文翻译:in shock
目:1.眼睛:有目共睹。历历在目。2.网眼;孔:八十目筛。一方寸的网上,竟有百目之多。3.看:目为奇迹。4.大项中再分的小项:项目。细目。5.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,每一群叫一目,如鸟纲分为雁形目、鸡形目、鹤形目等,松柏纲分为银杏目、松柏目等。目以下为科。6.目录:书目。药目。剧目。7.名称:题目。名目。8.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,一个点为一目: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。9.姓。
定:1.平静;稳定:立定。坐定。心神不定。2.固定;使固定:定影。定睛。手表坏了,表针定住不动了。3.决定;使确定:商定。定计划。开会时间定在明天上午。4.已经确定的;不改变的:定理。定论。定局。5.规定的:定量。定时。定期。6.约定:定酒席。7.必定;一定:定可取得胜利。8.姓。
口:1.嘴。2.出入通过的地方:门口。海口。3.特指港口。也特指长城的关口:转口。出口转内销。口外。古北口。4.行业;系统;专业方向:对口支援。文教口。专业不对口。5.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:碗口儿。瓶子口儿。6.指人口:户口。拖家带口。7.指口味:口重。8.破裂的地方:裂口。疮口。9.刀剑等的锋刃:刀卷口了。10.骡、马、驴等的年龄(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):这匹马六岁口。11.量词。用于人,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:三口人。一口猪。两口缸。
呆:1.傻;愚蠢:痴呆。2.不灵活;死板:呆头呆脑。两眼发呆。3.同“待(dāi)”。注:呆4.旧读ái,此义又作“騃”。故《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》将“騃”作为“呆(ái)”的异体字处理。后《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》规定“呆”统读dāi,而“騃”并无dāi音,故不将“騃”作为“呆(dāi)”的异体字。
“目定口呆”到底是什么意思?其实它和“目瞪口呆”类似,都形容人因极度惊讶而愣住的样子。比如朋友突然告诉你他中了彩票头奖,你可能瞬间僵在原地,眼睛发直、嘴巴微张,大脑一片空白——这就是“目定口呆”的真实写照。
情景重现: 小明在科技展上第一次见到全息投影的恐龙,整个人像被按了暂停键,直勾勾盯着眼前三米高的虚拟暴龙,连手里的冰淇淋化了都没察觉。旁边同学推他:“喂!你的甜筒流到手上了!”他才猛地回神,结结巴巴说:“这也太…太真了吧!”
自问自答: Q:这个成语只能用在震惊的场合吗? A:其实惊喜交加时也会出现。比如母亲节那天,女儿突然捧着亲手做的蛋糕出现,常年在外打工的王阿姨顿时目定口呆,眼泪吧嗒吧嗒掉在围裙上,半晌才说出:“你这丫头怎么不先说一声!”
延伸思考: 现代人每天刷短视频时,其实经常处于“短暂性目定口呆”状态。上周我在咖啡馆就见过这样的场景:邻座男生刷到航天器登陆火星的直播画面,举着咖啡杯足足定格了二十秒,直到杯沿的奶泡滴到裤子上才慌忙找纸巾。这种瞬间的思维停滞,正是信息爆炸时代的有趣注脚。
职场应用: 新入职的小李在会议上演示方案时,大老板突然带着行业大咖推门而入。原本流畅的讲解突然卡壳,他像被施了定身术般盯着来宾,直到组长悄悄踢他椅子才继续汇报。事后他自嘲:“当时感觉自己像死机的电脑,重启键都找不着。”
个人视角: 我发现这个成语特别适合描述突破认知的时刻。去年在敦煌看《又见敦煌》沉浸式演出,当历史人物从墙壁中飘然而出时,观众席此起彼伏的吸气声里,分明能感受到集体性的目定口呆。这种跨越千年的对话,比任何特效大片都更震撼心灵。
语言就像多棱镜,同一个成语在不同场景折射出斑斓色彩。目定口呆不仅是表情描写,更是人类面对未知时最本真的反应记录。下次遇到让你大脑当机的事情,不妨观察下周围有没有“人体雕像”正在生成——那可能是生活送你的奇妙瞬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