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ǎi kǒng qiān chuāng
成语解释:比喻困苦不堪。同“百孔千疮”。
成语出处:宋 周必大《跋宋运判昞奏稿》:“黎庶凋瘵,百孔千创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社会受到严重破坏
繁体字形:百孔千創
英文翻译:riddled with a thousand wounds
百:表示很多:百草。百货。百科全书。百家争鸣。百花齐放。精神百倍。百闻不如一见。
孔:1.洞;窟窿:九孔桥。鼻孔。2.通达:孔道。3.文言副词。很:孔急。4.量词。用于窑洞:一孔土窑。
千:1.数目。十个一百。2.比喻很多:千锤百炼。3.“秋千”的“千”。
创:[chuàng]开始(做);(初次)做:创办。首创。创下规矩。创新记录。[chuāng]1.创伤:创口。创巨痛深。2.使受损伤:重创敌军。
哎,你听说过"百孔千创"这个成语吗?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说"上百个窟窿、上千道伤口",用来形容遭受严重破坏后的惨状。不过咱们可不能光看字面意思,得掰开揉碎了讲讲它的实际用法。
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老城区那栋百年骑楼,台风过后瓦片全掀了,墙面裂得像蜘蛛网,门窗歪七扭八的。这时候街坊们就会说:"哎呦喂,这楼被台风整得百孔千创的,得赶紧找文物局来修啊!"你看,这里既保留了成语的本意,又带出了历史建筑保护的现实问题。
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:"这和'千疮百孔'有啥区别?"问得好!这两个成语就像双胞胎,但细品还是有差别。"百孔千创"更强调人为或自然力量造成的破坏,而"千疮百孔"更多用来比喻制度或体系的漏洞。比方说疫情期间暴露的公共卫生体系问题,用"千疮百孔"就更贴切。
再举个现代社会的例子。小李刚接手新项目时,发现前任留下的烂摊子:客户投诉像雪花片、系统三天两头崩溃、团队士气低落到地板上。他跟朋友吐槽:"这项目简直百孔千创,得从最基础的客户服务手册开始重做。"你品,这里既符合成语的使用场景,又带出了职场常见的交接难题。
说到这儿,我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现象。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用这个成语形容自己的精神状态,比如"连续加班一个月,我现在整个人都百孔千创的"。虽然不算传统用法,但这种语言创新恰恰反映了当代人的生活压力。不过话说回来,老祖宗留下的成语能在新时代焕发新生,不正是语言生命力的体现吗?
最后给个小贴士:用这类成语时要特别注意语境。比如描写地震灾区可以用"百孔千创",但要是形容朋友失恋后的状态,说"你看起来百孔千创的"就有点不合适了。语言就像炒菜,火候和配料都得拿捏准了才够味。
说到底,成语就像活化石,既承载着文化记忆,又在日常使用中不断被赋予新意。下次遇到棘手的问题时,不妨想想这个成语——事物虽然可能暂时百孔千创,但只要保持修补的勇气,总能找到重生的机会。这不,我上周修好那台被猫抓烂的布艺沙发时,不也实践了这个道理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