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dēng
  • shān
  • lín
  • shuǐ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dēng shān lín shuǐ

成语解释:形容旅途遥远。也指游山玩水。

成语出处:战国 楚 屈原《楚辞 九辩》:“憭栗兮若在远行,登山临水兮送将归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;指游山玩水

繁体字形:登山臨水

英文翻译:scale the summit and face the water

登山临水的意思

登:1.(人)由低处到高处(多指步行):登山。登陆。登车。一步登天。2.刊登或记载:登报。登记。他的名字登上了光荣榜。3.(谷物)成熟:五谷丰登。4.姓。5.同“”(dēng)。

山:1.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:高山。山顶。2.像山的东西:冰山。3.蚕蔟:蚕上山了。4.山墙:房山。

临:1.靠近;对着:临街。临河。背山临水。居高临下。如临大敌。2.来到;到达:光临。莅临。身临其境。双喜临门。3.临近;临到(某一行为发生的时间),含有将要、快要的意思:临睡。临毕业。这是我临离开北京的时候买的。4.照着字画模仿:临摹。临帖。临画。临得挺像。5.姓。

水:1.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,化学式H2O。无色、无味、无臭的液体,在标准大气压(101325帕)下,冰点0℃,沸点100℃,4℃时密度最大,为1克/毫升。2.河流:汉水。淮水。3.指江、河、湖、海、洋:水陆交通。水旱码头。水上人家。4.(水儿)稀的汁:墨水。药水。甘蔗的水儿很甜。5.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:贴水。汇水。外水。6.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: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。7.姓。

成语评论

嘿,你听说过“登山临水”这成语不?说白了就是形容人跑山玩水、亲近自然那股子劲儿。比如老张最近加班加到头晕眼花,同事劝他:“别老闷办公室啊,周末就该登山临水去,你看那山上的风一吹,保准你脑子清醒得跟重启了似的!”

有人可能想问:这成语只能用来劝人放松吗?哪儿的话!比如小李和小王吵架冷战,朋友当和事佬:“你俩与其在这儿干瞪眼,不如约着登山临水走一趟。山脚下分着吃块烧饼,溪水边唠唠心里话,啥矛盾冲不淡啊?”你看,这词儿还能化解人际关系呢!

说到这儿,我突然想起去年自个儿的经历。那会儿被甲方方案折腾得够呛,干脆背包去了黄山。你别说,站在莲花峰看着云海翻腾,真有种“天地这么大,我这破事儿算个球”的豁亮感。难怪古人说“仁者乐山,智者乐水”,大自然的疗愈效果可比咖啡因管用多了。

有人可能嘀咕:现在都数字化时代了,手机里啥风景看不了?这话可不对路!屏幕里的九寨沟再美,能让你闻到松针混着泥土的腥香味吗?能让你踩着鹅卵石硌脚的真实感吗?说到底,“登山临水”讲究的就是个身临其境,五感全开的体验,这可是VR技术暂时还模仿不来的精髓。

最后给大伙儿提个醒儿:下次要是觉得生活拧巴了,别光想着买买买或者暴饮暴食。试试看把“登山临水”当真事儿办,哪怕只是去郊区爬个小土坡呢?保不齐你站在山头叉腰喘气的功夫,新点子就跟山泉水似的咕嘟咕嘟冒出来了。这招我试过,灵!

登山临水的造句

  1. 造句 老师带领我们外出旅游,一路上登山临水,大饱眼福。
  2. 造句 恨登山临水,手寄七弦桐,目送归鸿。
  3. 造句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,憭栗兮若在远行,登山临水兮送将归。
  4. 造句 “必有体国经野之心,而后可以登山临水;必有济世安民之识,而后可以考古证今。
  5. 造句 “有体国经野之心,而后可以登山临水;有济世安民之志,而后可以考古论今。
  6. 造句 每登山临水,惹起平生心事,一场消黯,永日无言,却下层楼。
  7. 造句 登山临水,远离喧嚣,也许有益于你的身心健康。
  8. 造句 悲哉秋之为气也!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,憭栗兮若在远行,登山临水兮送将归。
  9. 造句 暗想当初,有多少、幽欢佳会;岂知聚散难期,翻成雨恨云愁。阻追游,没登山临水,惹起平生心事,一场消黯,永日无言,却下层楼。柳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