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è
  • hǎi
  • dēng
  • shā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hè hǎi dēng shān

成语解释:渡过大海,攀登高山。形容旅程的艰苦,也形容行程连绵不断。亦作“涉水登山”。

成语出处:唐·张说《贺示历书表》:“奉宣圣旨,内出新撰历书二十五卷,以示臣等,窃窥深奥,仰观英华,涉海登山,罔知攸际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旅行等

繁体字形:涉海登山

英文翻译:Trekking and mountaineering

涉海登山的意思

涉:1.从水里走过去。泛指从水上经过:跋山涉水。远涉重洋。2.经历:涉险。3.牵连;相关:牵涉。涉及。

海:1.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,有的大湖也叫海,如青海、里海。2.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:人海。火海。3.大的(器皿或容量等):海碗。海量。4.古代指从外国来的:海棠。海枣。5.极多(后面一般跟“了、啦”等):街上的人可海啦!6.漫无目标地:海骂。她丢了支笔,海找。7.毫无节制地:海吃海喝。8.姓。

登:1.(人)由低处到高处(多指步行):登山。登陆。登车。一步登天。2.刊登或记载:登报。登记。他的名字登上了光荣榜。3.(谷物)成熟:五谷丰登。4.姓。5.同“”(dēng)。

山:1.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:高山。山顶。2.像山的东西:冰山。3.蚕蔟:蚕上山了。4.山墙:房山。

成语评论

涉海登山”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一段冒险故事的开端——既要跨过汹涌的大海,又要翻越险峻的高山。比如有人会说:“他为了寻找失传的古籍,涉海登山十几年,终于在一座孤岛上发现了线索。”这里的问题来了:为什么要用“涉海登山”而不是直接说“历经千辛万苦”?答案藏在成语的画面感里——它用具体的自然障碍,让人瞬间联想到跋山涉水的艰辛,比抽象的描述更有冲击力。

再举个贴近生活的例子:一位创业者分享经历时提到:“公司刚起步时,简直是涉海登山,资金短缺、市场不明,但我们硬是靠创新熬过来了。”这时可能会有人问:这种精神在今天还有意义吗?当然!无论是创业还是学习新技能,面对未知的“海洋”和“高山”,主动迎接挑战的勇气永远不过时。
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还能用在更细腻的场景里。比如一位作家写道:“写这本小说就像涉海登山,前半段要潜入深海挖掘灵感,后半段得攀上悬崖理清逻辑。”有人或许会疑惑:创作和自然冒险有什么关联?其实,任何需要突破舒适区的过程,本质上都是“涉海登山”——你得先潜入内心探索,再爬上理性梳理。

个人看来,“涉海登山”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的平衡感。海水代表流动的变数,高山象征稳定的目标,两者结合恰恰说明:真正的成长不是鲁莽冲锋,而是既能在风浪中调整方向,又能在陡坡上专注攀登。下次遇到难题时,不妨问问自己:此刻需要的是渡海的韧性,还是登山的毅力?答案或许就在问题里。

最后留个思考:如果“海”与“山”不再是障碍,而是旅途本身的意义,这个成语会不会有新的解读?就像有人为保护珊瑚礁而潜入深海,为观察生态系统而攀登雪峰——当目标从“征服”变成“理解”,涉海登山便从痛苦的考验,化作了与世界的深度对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