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pí jīng jié l埇
成语解释:疲:疲倦;竭:尽。精神、力气消耗已尽。形容非常疲劳
成语出处:元·刘壎《隐居通议·理学》:“非文公疲精竭力,更千百年终至漏晦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状语;指体力消耗已尽
繁体字形:疲精竭力
英文翻译:Exhaustion and exertion
疲:1.身体劳累的感觉:疲乏。疲倦。疲劳。疲惫。疲敝。精疲力尽。2.懈怠,不起劲:疲塌。疲软。
精:1.经过提炼或挑选的:精盐。2.提炼出来的精华:酒精。鱼肝油精。3.完美;最好:精彩。精益求精。4.细(跟“粗”相对):精密。精确。精巧。工艺精。5.机灵心细:精明。精干。这孩子比大人还精。6.精通:博而不精。精于针灸。7.精神;精力:聚精会神。精疲力竭。8.精液;精子:遗精。受精。9.妖精:修炼成精。10.用在某些形容词前面,表示“十分”、“非常”:精瘦。雨把衣服淋得精湿。
竭:1.尽:竭力。力竭声嘶。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。2.干涸:枯竭。山崩川竭。3.姓。
力:1.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,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。力有三个要素,即力的大小、方向和作用点。2.力量;能力:人力。物力。目力。脑力。药力。理解力。说服力。战斗力。3.特指体力:大力士。四肢无力。用力推车。4.尽力;努力:力争上游。维护甚力。5.姓。
提到“疲精竭力”,大家可能会联想到加班到深夜、连续赶工的场景。比如:“为了完成项目,他连续一周熬夜到凌晨,最后疲精竭力地趴在桌上睡着了。”这种状态,是不是像极了手机电量耗尽前的“低电量提醒”?
这时候有人问:“为什么人会陷入疲精竭力的状态?”其实答案很简单:当一个人长期忽略身体和精神的“充电需求”,只关注目标而忘记平衡,就容易像过度拉长的橡皮筋一样失去弹性。比如学生备考时疯狂刷题却不肯休息,结果考试当天头晕眼花——这种“孤注一掷”的策略,反而可能让努力白费。
另一个常见场景是家庭生活。有位朋友曾分享:“孩子生病那周,我白天上班晚上陪护,最后疲精竭力到对着微波炉发呆五分钟才想起按启动键。”这种状态下,人就像同时运转十个程序的电脑,表面还在运作,实际已经卡顿严重。
或许有人疑惑:“难道努力也有错吗?”这里藏着关键认知偏差:真正的努力应当包含“可持续性”。就像马拉松选手不会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完全程,生活中更需要的是“节奏感”。个人认为,现代人常把“耗尽自己”等同于“足够努力”,这其实是把手段错当成了目的。
如何避免这种情况?有个简单有效的办法:像规划工作日程一样规划休息时间。比如设定每工作90分钟就起身活动,或者每周留出半天完全放空。试想,如果手机都知道在20%电量时提示充电,人类为什么非要等到1%才后悔呢?
最后看个有趣现象:那些真正高效的人,往往不是24小时连轴转的“永动机”,而是懂得在专注和放松间切换的“冲浪者”。他们明白,真正的持久战,拼的不是瞬间爆发力,而是张弛有度的智慧。就像古人说的“文武之道,一张一弛”,或许这就是破解疲精竭力的密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