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nán bù yǔ fù dí
成语解释:男的不与女的争斗
成语出处:清·李渔《十二楼·夺锦楼》:“得罪了边氏,使她发起性来,‘男不与妇敌’,莫说被她咒骂不好应声,就是挥上几拳,打上几掌,也只好忍痛受苦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口语
繁体字形:男不與婦敵
英文翻译:Men are not against women
男:1.男性。与“女”相对:男女平等。男演员。2.儿子:长(zhǎng)男。3.男爵,古代贵族五等爵位(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)中的最末一等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与:[yǔ]1.给:赠与。与人方便。信件已交与本人。2.交往:相与。与国(友邦)。3.赞许;赞助:与人为善。4.等待:岁不我与(时光不等人)。5.姓。6.跟;向:与虎谋皮。与困难作斗争。7.和:工业与农业。批评与自我批评。[yù]参与:与会。[yú]同“欤”。
妇:1.已婚的女子:少妇。2.女子的通称:妇科。3.妻子:夫妇。4.古指儿媳。
敌:1.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:敌人。敌军。2.敌人:仇敌。残敌。分清敌我。3.对抗;抵挡:所向无敌。寡不敌众。4.(力量)相等的:匹敌。势均力敌。
“男不与妇敌”这个成语,你听过吗?乍一听可能有点陌生,但拆开来看其实很有意思。它字面意思是“男人不和妇女争斗”,背后藏着怎样的处世智慧?咱们先来看个例子。
老张和妻子因为装修风格争执不下,原本要吵起来时他突然摆摆手:“算了算了,男不与妇敌嘛。”这句话像盆冷水,瞬间浇灭了火药味。你看,这里不是说谁对谁错,而是用幽默化解矛盾,避免无意义的消耗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不是在搞性别歧视吗?其实关键要看语境。这个成语诞生在男耕女织的时代,本意是提倡男性在非原则问题上保持大度。就像现在地铁里让座,年轻人给孕妇让座,难道也是歧视?本质都是基于现实情况的选择性退让。
但咱们得警惕滥用的情况。比如职场中女同事提出合理意见,要是用“男不与妇敌”当挡箭牌拒绝讨论,这就变味了。智慧的退让和消极的逃避,区别就在于是否出于尊重。就像下棋时让子,得对方接受才有意义。
我观察过小区里的象棋摊,老李头每逢和隔壁王婶对弈,总会故意留个破绽。他说:“赢棋重要,还是大伙儿乐呵重要?”这种豁达,或许才是“男不与妇敌”的现代打开方式——不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争输赢,留着力气办正事。
说到底,任何传统智慧都要放在具体情境里看。就像菜刀能切菜也能伤人,重点在于拿刀的人怎么用。现代社会讲究平等对话,但适时退让的智慧永不过时。下次遇到非原则性争执时,不妨想想:争这口气,真的比眼前人的笑容重要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