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ēng sǐ yǔ duó
成语解释:〖释义〗生:让人活;死:处死;予:给予;夺:剥夺。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、赏罚大权。
成语出处:《韩非子 三守》:“使杀生之机,予夺之要在大臣,如是者侵。”《荀子 王制》:“故丧祭、朝聘、师旅一也。贵贱、杀生、与夺一也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定语、宾语;指统治者的大权
繁体字形:生死予奪
英文翻译:wield absolute power
生:1.生育;出生:胎生。卵生。生孩子。优生优育。生于北京。2.生长:生根。生芽。3.生存;活(跟“死”相对):舍生忘死。同生共死。4.生计:谋生。营生。5.生命:丧生。舍生取义。6.生平:一生一世。今生今世。7.具有生命力的;活的:生物。生龙活虎。8.产生;发生:生病。生效。惹是生非。9.使柴、煤等燃烧:生火。生炉子。10.姓。11.果实没有成熟(跟“熟”相对,下12.—13.同):生柿子。这西瓜是生的。14.(食物)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:夹生饭。生吃瓜果要洗净。15.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:生石膏。生铁。16.生疏:生人。生字。认生。刚到这里,工作很生。17.生硬;勉强:生凑(勉强凑成)。生搬硬套。18.很(用在少数表示感情、感觉的词的前面):生怕。生恐。生疼。19.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:医生。20.某些副词的后缀,如“好生、怎生”等。
死:1.(生物)失去生命(跟“生、活”相对):死亡。死人。这棵树死了。死棋。死火山。2.不顾生命;拼死:死战。死守。3.至死,表示坚决:死不认输。死也不松手。4.表示达到极点:笑死人。高兴死了。死顽固。5.不可调和的:死敌。死对头。6.固定;死板;不活动:死脑筋。死心眼。死规矩。死水。开会的时间要定死。7.不能通过:死胡同。死路一条。把漏洞堵死。
予:[yǔ]给:授予奖状。免予处分。请予批准。[yú]1.人称代词。我。2.姓。
夺:1.强取;抢:掠夺。巧取豪夺。从歹徒手里夺过凶器。强词夺理。2.争先取到:夺冠。夺红旗。3.胜过;压倒:巧夺天工。先声夺人。4.使失去:剥夺。褫夺。5.失去:勿夺农时。6.作决定:定夺。裁夺。7.(文字)脱漏:讹夺。
生死予夺这个成语听起来挺吓人的,到底用在哪儿合适呢?举个最常见的例子:古代县太爷在公堂上判决犯人时,手握惊堂木一敲,说"本官判你秋后问斩",这时候他确实掌握了犯人的"生死予夺"之权。不过咱们现代人生活中可没这么夸张的场景了。
另一个鲜活的例子藏在历史故事里。明朝锦衣卫指挥使纪纲,他能在皇帝面前一句话决定官员的升迁贬谪,这种能操纵他人前途命运的能力,不正是"生死予夺"的生动写照吗?不过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,后来纪纲自己也没落得好下场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成语只能用在古代大人物身上吗?其实现代职场中也存在类似情形。比如某创业公司老板突然宣布裁员,那些被裁员工的工作机会、收入来源其实就在老板的"生死予夺"之间。不过现在法治社会讲究程序正义,这种权力不会像古代那样绝对。
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:现在年轻人刷短视频时,总爱说"这个UP主掌握了我今日的快乐源泉"。这种网络时代的俏皮话,某种程度上也带点"生死予夺"的调侃意味——创作者确实能通过内容质量左右观众的喜怒哀乐。
说到底,"生死予夺"背后反映的是权力与责任的共生关系。古人说"水能载舟亦能覆舟",手握重大决策权的人更需要保持清醒。就像咱们现在常说的"能力越大责任越大",这个成语给当代人的启示,或许就是提醒我们要敬畏手中的选择权。
下次在历史剧里听到"生死予夺"这个词,不妨多想想权力背后的制衡机制。毕竟现代社会讲究的是"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",这才是文明进步的体现。与其说这个成语在讲生杀大权,不如说它提醒我们:每个决定都可能改变他人的人生轨迹,慎重对待才是真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