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ēng
  • shì
  • rǎo
  • mí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hēng shì rǎo mín

成语解释:生事:惹起事端。惹起事端,侵扰民众。指故意寻衅闹事,侵扰人民

成语出处:宋·苏轼《教战守》:“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,以为生事扰民,渐不可长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生事擾民

英文翻译:Trouble troubles the people

生事扰民的意思

生:1.生育;出生:胎生。卵生。生孩子。优生优育。生于北京。2.生长:生根。生芽。3.生存;活(跟“死”相对):舍生忘死。同生共死。4.生计:谋生。营生。5.生命:丧生。舍生取义。6.生平:一生一世。今生今世。7.具有生命力的;活的:生物。生龙活虎。8.产生;发生:生病。生效。惹是生非。9.使柴、煤等燃烧:生火。生炉子。10.姓。11.果实没有成熟(跟“熟”相对,下12.—13.同):生柿子。这西瓜是生的。14.(食物)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:夹生饭。生吃瓜果要洗净。15.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:生石膏。生铁。16.生疏:生人。生字。认生。刚到这里,工作很生。17.生硬;勉强:生凑(勉强凑成)。生搬硬套。18.很(用在少数表示感情、感觉的词的前面):生怕。生恐。生疼。19.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:医生。20.某些副词的后缀,如“好生、怎生”等。

事:1.事情:国事。公事。2.事故:出事。平安无事。3.职业:谋事。4.关系;责任:回去吧,没有你的事了。5.从事:大事宣传。6.侍奉;伺候:事亲。不事王侯。

扰:1.扰乱;搅扰:干扰。打扰。2.混乱;紊乱:纷扰。扰攘。3.客套话,因受人款待而表示客气:叨扰。我扰了他一顿饭。

民:1.人民:国泰民安。为民除害。2.指某种人:藏民。回民。农民。渔民。牧民。居民。侨民。3.民间的:民歌。民谣。4.非军人;非军事的:拥军爱民。民航。民用。5.姓。

成语评论

生活中总有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场景。比如楼上邻居周末大清早开始装修,电钻声震得楼下咖啡杯都在跳舞。这时候你可能会想:“哎,这不就是‘生事扰民’的活教材吗?”其实这类事情的核心问题在于:如何平衡个人行为与公共空间的关系?

有个真实案例特别有意思。某小区住户在阳台养了十几只鹦鹉,每天清晨准时开启“鸟语课堂”。当其他业主投诉时,养鸟人理直气壮:“我在自己家养宠物犯法吗?”这个矛盾点恰好揭示了“生事扰民”的本质——当个人行为超出合理限度,就会像石子投入池塘,涟漪波及整个社区。

或许有人会问:判断标准到底是什么?这里有个简单公式:时间×频率×影响范围。深夜弹钢琴可能构成扰民,但周末下午练琴通常能被接受。就像炒菜时开抽油烟机是生活必需,但把辣椒爆炒得整栋楼打喷嚏就值得商榷。关键要看行为是否突破社会公约数的临界点。

我观察到个有趣现象:智能手机普及后,广场舞纠纷反而减少了。原来大妈们改用蓝牙耳机,既能翩翩起舞又不影响他人。这种智慧启示我们:化解矛盾未必需要对抗,技术创新也能提供优雅解决方案。就像给可能"扰民"的行为装上个"静音键",既保留生活乐趣,又维护公共秩序。

现代社区管理其实可以更主动。某物业公司每月举办"声音协调会",让夜班族、琴童家长、健身爱好者面对面协商时间表。这种机制就像给社区装了个调音台,让不同生活节奏的人们找到和谐共鸣。毕竟,真正的文明不是消灭所有声响,而是谱写出彼此尊重的城市交响曲。

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时,不妨先做个换位思考实验。想象自己站在对方立场三分钟,或许就能明白:楼上的装修工人也想早点收工,晨练的老人同样需要活动空间。当我们用理解代替指责,用沟通替代对抗,那些看似扰民的琐事,说不定就变成了增进邻里关系的契机。

生事扰民的造句

  1. 造句 无所造作,自然无为,而勇於有为;不生事扰民,自然无为,而勇於任事。
  2. 造句 不生事扰民,但要无事而有事!不执着、不造作,只是当下活着!这就是生,就是活,活出意义,活出个。
  3. 造句 待不得几天,有某处官兵生事扰民,可法又自离城去处理。
  4. 造句 今只得将你三妹送进朝歌,面君赎罪,你可权镇冀川,不得生事扰民,我不日就回。
  5. 造句 要求地方文武大小官员不许与扈从官员以戚友送礼,对于馈送收受人员,“以军法从事”,其扈从大小官员及随往仆役,如有横行生事扰民者,一并从重治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