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guā
  • tián
  • zhī
  • xiá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guā tián zhī xián

成语解释:犹瓜田李下。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。

成语出处:明 李贽《与耿克念书》:“我欲来已决,然反而思之,未免有瓜田之嫌。”参见“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整冠”。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;比喻处于嫌疑的境地

繁体字形:瓜田之嫌

英文翻译:the suspicion of being in the melon field and under the plum tree

瓜田之嫌的意思

瓜:1.蔓生植物,叶子像手掌,花多是黄色;果实可以吃。种类很多,如西瓜、南瓜、冬瓜、黄瓜等。2.这种植物的果实。3.(Guā)姓。

田:1.种植农作物的土地:麦田。棉田。2.蕴藏矿物可供开采的地带。专用于某些生产的土地:油田。盐田。3.同“佃(tián)”。4.同“”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嫌:1.嫌疑:避嫌。涉嫌。2.嫌怨:前嫌。挟嫌。3.厌恶;不满意:讨人嫌。嫌贫爱富。大家都嫌他脾气太急。内容不错,文字略嫌啰唆。

成语评论

瓜田之嫌”这个成语,源自“瓜田李下”的典故,字面意思是走在别人的瓜田里,可能会被怀疑偷瓜。现在常用来提醒人们要主动避开可能引起误会的场景。比如,同事A下班后单独留在办公室翻看领导的抽屉,哪怕他只是在找一支笔,也容易让人产生“瓜田之嫌”——别人可能会想:“他是不是在偷看机密文件?”

问题一:为什么人们需要主动避嫌?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小区里有人丢了钱包,如果你前一天刚和失主吵过架,第二天又恰好出现在对方家门口,哪怕你只是路过,也很容易被人联想成“报复”或“心虚”。主动避嫌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清白,而是减少他人不必要的猜测,让关系更简单。

再比如朋友聚会时,有人开了个略带敏感的玩笑,你明明没接话,却突然有人看向你。这时候如果立刻解释“我可没这么想”,反而显得刻意。不如事后用行动表明态度,比如主动转移话题或调侃一句“这玩笑可别让我背锅啊”,既化解尴尬,又避免了“瓜田之嫌”。

问题二:避嫌就是认怂吗?恰恰相反。主动避嫌是一种智慧。就像网购时选择官方渠道而不是私下转账,不是因为你付不起钱,而是为了避免被骗的风险。职场上,项目经理小王负责采购时坚持让第三方审计参与,表面看是多此一举,实际上既保护了自己,也让团队合作更透明。

我曾在工作中遇到过类似情况:团队需要评选优秀员工时,我主动提出不参与好友小李的投票环节。有人觉得我太较真,但后来结果公布后,小李高票当选,反而没人质疑公平性。这种“自我设限”反而让信任更牢固。

生活中没有绝对的“无菌环境”,但我们可以像雨天撑伞一样,提前为可能的风波做好准备。与其纠结“别人怎么总误会我”,不如换个角度想:主动避嫌就像给关系涂上一层润滑剂,减少摩擦的同时,也让彼此的边界更清晰。下次遇到可能引发误会的事,不妨幽默地说一句:“我可不想在瓜田里散步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