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ín
  • hǎo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ín sè hé hǎo

成语解释:比喻夫妇情深和美。亦作“琴瑟静好”、“琴瑟之好”、“琴瑟之欢”、“琴瑟之乐”、“琴瑟和同”、“琴瑟和调”。

成语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孙生》:“孙由是琴瑟和好。生一男一女。十余年从无角口之事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多用于夫妻之间

繁体字形:琹瑟咊好

英文翻译:Harmonizing

琴瑟和好的意思

琴:1.某些乐器的统称。如胡琴、提琴、钢琴等。2.古琴。拨弦乐器。周朝已有。琴身木制。琴面张弦七根,一边有十三徽。演奏时左手按弦,右手拨弹。发音清幽。多用于独奏或琴箫合奏。

瑟:古代弦乐器,像琴。现在所用的瑟有两种,一种有二十五根弦,另一种有十六根弦。

和:[hé]1.平和;和缓:温和。柔和。和颜悦色。2.和谐;和睦:和衷共济。弟兄不和。3.结束战争或争执:讲和。媾和。军阀之间一会儿打,一会儿和,弄得百姓不得安生。4.(下棋或赛球)不分胜负:和棋。和局。末了一盘和了。5.姓。6.连带:和盘托出。和衣而卧(不脱衣服睡觉)。7.引进相关或比较的对象:他和大家讲他过去的经历。柜台正和我一样高。8.表示联合;跟;与:工人和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。9.加法运算中,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得的数,如6+4=10中,10是和。也叫和数。10.指日本:和服。[hè]1.和谐地跟着唱:曲高和寡。一唱百和。2.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:奉和一首。[huò]1.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,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:和药。藕粉里和点儿糖。2.用于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:衣裳已经洗了三和。二和药。[huó]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:和面。和泥。和点儿水泥把窟窿堵上。[hú]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,取得胜利。

好:[hǎo]1.优点多的;使人满意的(跟“坏”相对):好人。好东西。好事情。好脾气。庄稼长得很好。2.合宜;妥当:初次见面,不知跟他说些什么好。3.用在动词前,表示使人满意的性质在哪方面:好看。好听。好吃。4.友爱;和睦:友好。好朋友。他跟我好。5.(身体)健康;(疾病)痊愈:体质好。身子比去年好多了。他的病好了。6.用于套语:好睡。您好走。7.用在动词后,表示完成或达到完善的地步:计划订好了。功课准备好了。外边太冷,穿好了衣服再出去。坐好吧,要开会了。8.表示赞许、同意或结束等语气:好,就这么办。好了,不要再说了。9.反话,表示不满意:好,这一下可麻烦了。10.用在形容词前面问数量或程度,用法跟“多”相同:哈尔滨离北京好远?[hào]1.喜爱(跟“恶”wù相对):嗜好。好学。好动脑筋。好吃懒做。他这个人好表现自己。2.常容易(发生某种事情):刚会骑车的人好摔跤。

成语评论

琴瑟和好”这个成语,乍一听像是形容音乐配合默契,但它真正的含义是什么?其实,它常被用来比喻夫妻感情融洽,就像琴和瑟两种乐器合奏时和谐美妙。比如:“老张和妻子结婚三十年,虽偶有争执,但总能在沟通后找回琴瑟和好的默契。”这样的例子,是不是让人联想到生活中那些互相包容的伴侣?
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非要用“琴瑟”来比喻关系?这背后有什么故事?原来,古代琴和瑟常被一起演奏,一个音色清亮,一个低沉浑厚,互补共生。就像亲密关系中,两个人的性格或能力差异反而能成就更稳固的联结。例如,一个团队里,急性子的小王和慢性子的李姐合作时,反而因为节奏互补而高效完成任务——这不正是职场版的“琴瑟和好”吗?

或许有人质疑:现实中的矛盾那么多,单靠“和谐”就够了吗?这里需要澄清,琴瑟和好不意味着没有冲突,而是强调化解矛盾的能力。就像邻居家的小夫妻,上周为了装修风格吵得不可开交,但最终通过互相让步,选了个折中方案。这种“吵而不破”的状态,反而让他们的关系像调试后的乐器,音准更佳。
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有更广泛的适用场景。比如跨国公司的跨文化团队,不同背景的成员若能像琴瑟合鸣般协作,往往能碰撞出创新火花。去年某科技公司的中美研发组,正是靠着尊重差异、寻找共识,才攻克了技术难关。这种超越字面意义的延伸,恰恰说明传统文化智慧的生命力。

最后不妨想想:我们身边哪些关系可以借鉴“琴瑟和好”的智慧?或许是亲子间的代际沟通,或是商业伙伴的利益平衡。关键不在于追求完全一致,而是像调音师那样,在差异中寻找共鸣的频率。当我们在生活中主动扮演“调音者”的角色,那些看似不协调的片段,或许会谱写成动人的乐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