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ěng hǔ xià shān
成语解释:形容勇猛而迅速
成语出处:清·吴趼人《九命奇冤》第26回:“大有转身作一个‘猛虎下山’之势,劈面扑来,要想杨福一闪,他好乘势翻个跟斗,到杨福后面去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迅猛
繁体字形:猛虎下山
英文翻译:Fierce tiger descends the mountain
猛:1.猛烈:勇猛。突飞猛进。炮火很猛。2.忽然;突然:他听到枪声,猛地从屋里跳出来。3.把力气集中地使出来:猛着劲儿干。4.姓。
虎:1.哺乳动物,头大而圆,毛黄色,有黑色横纹。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,性凶猛,力气大,善游泳,不善爬树,夜里出来捕食鸟兽。通称老虎。2.比喻勇猛威武:虎将。虎虎有生气。3.露出凶相:虎起脸。4.姓。5.同“唬”。
下:1.方位词。位置在低处的:下游。下部。山下。往下看。2.等次或品级低的:下等。下级。下策。下品。3.方位词。次序或时间在后的:下次。下半年。下不为例。4.向下面:下达。下行。5.方位词。表示属于一定范围、情况、条件等:名下。部下。在党的领导下。在这种情况下。6.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:时下。节下。年下。7.用在数目字后面,表示方面或方位:两下都同意。往四下一看。8.姓。9.由高处到低处:下山。下楼。顺流而下。10.(雨、雪等)降落:下雨。下雪。下霜。11.发布;投递:下命令。下通知。下战书。12.去;到(处所):下乡。下车间。下馆子。13.退场:八一队的五号下,三号上。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。14.放入:下种。下面条。下本钱。下网捞鱼。15.进行(棋类游艺或比赛):下围棋。咱们下两盘象棋吧!16.卸除;取下:下装。把敌人的枪下了。把窗户下下来。17.做出(言论、判断等):下结论。下批语。下定义。18.低于;少于: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。19.用在“两、几”后面,表示本领、技能:他真有两下。就这么几下,你还要逞能?‖也说下子。20.表示由高处到低处:坐下。躺下。传下一道命令。21.表示有空间,能容纳:坐得下。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。这间屋子太小,睡不下六个人。22.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:打下基础。定下计策。准备下材料。
山:1.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:高山。山顶。2.像山的东西:冰山。3.蚕蔟:蚕上山了。4.山墙:房山。
“猛虎下山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气势汹汹,但它到底在形容什么场景呢?举个例子,某公司新上任的CEO大刀阔斧改革,员工私下议论:“张总这周连着推出三个新项目,真是猛虎下山啊!”这里既表达了雷厉风行的行动力,也暗示了可能带来的冲击感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成语只能用在职场吗?当然不是。去年校运会上,原本落后的田径队在最后一圈突然发力反超,解说员激动地喊:“看看三号跑道!这简直是猛虎下山的架势!”可见只要存在“积蓄力量后突然爆发”的情形,这个比喻就能灵活套用。
成语背后的核心是什么?我认为关键在于“势能转化”。就像真正的老虎从山顶俯冲时,重力加速度会增强冲击力。生活中那些厚积薄发的时刻——比如创业者蛰伏三年后产品一炮而红,或者学生默默刷题后考试逆袭——都符合这种能量转换的逻辑。
要注意的是,这个成语其实带有两面性。邻居王叔常夸儿子:“我家小子备考像猛虎下山,每天学习12小时!”但医生朋友提醒我:“这种状态持续太久,身体可扛不住。”所以使用时既要肯定爆发力,也要注意语境是否适合赞美“不计后果的冲劲”。
比起“势如破竹”,我更喜欢“猛虎下山”的画面感。前者像机械化的推进,后者却带着生物的本能力量。就像去年帮朋友搬家,他看见我半小时搬完十箱书时瞪大眼睛:“你这效率,跟饿了三天的老虎下山找食似的!”这种接地气的用法,反而让成语焕发新趣味。
下次遇到需要形容“蓄力后的强势行动”时,不妨想想这个成语。但记得像做菜撒盐——适量才有味。毕竟真正的老虎也不会天天往山下冲,更多时候它们都在树荫下打盹,等待最合适的出击时机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