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kuáng
  • tà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kuáng nú gù tài

成语解释:狂奴:对狂士的亲昵称呼;故态:老样子,老脾气。旧称狂士的老脾气。

成语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逸民传 严光》:“霸得书,封奏之。帝笑曰:‘狂奴故态也。’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宾语;称狂放不羁的人的老脾气

繁体字形:狂奴故態

英文翻译:the self-conceited scholar 's old way of life

狂奴故态的意思

狂:1.精神失常;疯狂:发狂。丧心病狂。2.猛烈;声势大:狂风。狂奔。3.纵情地、无拘束地(多指欢乐):狂喜。狂欢。4.狂妄:狂言。你这话可说得有点儿狂。

奴:1.旧社会中受压迫、剥削、役使而没有人身自由等政治权利的人(跟“主”相对):奴隶。农奴。2.青年女子的自称(多见于早期白话)。3.像对待奴隶一样地(蹂躏、使用):奴役。

故:1.事情;事故:细故。变故。2.缘故;原因:无故缺勤。不知何故。3.故意;有意:故作镇静。明知故犯。4.所以;因此:因大雨,故未如期起程。5.姓。6.原来的;从前的;旧的:故址。故乡。依然故我。7.朋友;友情:亲故。沾亲带故。8.(人)死亡:病故。染病身故。父母早故。

态:1.人的姿容、体态:姿态。2.事物的情状、样子:变态。状态。事态。3.一种语法范畴。多指句子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跟主语所表示的事物之间的关系,如主动、被动等。

成语评论

狂奴故态”这个成语,乍一听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,但它背后其实藏着一个有趣的逻辑。简单来说,它形容的是那些我行我素、不愿被规则束缚的人,比如朋友聚会时突然有人甩下一句“你们聊,我先去山里住三天”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狂奴故态”。但问题来了:为什么这类人总显得既让人头疼,又带着点让人羡慕的洒脱?

举个例子,职场里有个程序员小王,平时开会总爱穿拖鞋,领导提醒他注意形象,他却说:“代码写得好就行,穿什么重要吗?”同事私下议论他“不懂变通”,可偏偏他写的程序从不出错。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矛盾点:人们一边批评他的“狂奴故态”,一边又依赖他的能力。这种现象恰恰说明,社会对个性的包容度始终存在边界。

再比如家庭场景。表姐四十岁突然辞职去学陶艺,亲戚们都说她“老毛病又犯了”——年轻时她就干过退学旅行的事。但这次她烧制的茶壶在市集上卖到断货。这时我们会发现,狂奴故态”背后往往藏着未被开发的潜力,只是常规评价体系很难立刻认可这种非常规选择。

历史上最经典的案例当属魏晋名士。嵇康在刑场上还要弹完《广陵散》,山涛被骂“俗人”却依然举荐嵇康的儿子。这些行为放到现在,大概会被贴上“职场情商低”的标签。但换个角度看,正是这种“不改本色”的坚持,让他们的故事穿越千年依然鲜活

我始终认为,现代社会对“狂奴故态”的态度其实在悄悄转变。以前我们强调“削足适履”,现在更多人开始讨论“斜杠青年”和“第二曲线”。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,白天是西装革履的银行经理,晚上化身摇滚乐队主唱,这种分裂反而成了他的个人品牌。这或许预示着:当多元价值被广泛接纳时,“狂”不再是被批判的缺点,而是独特的记忆点

当然,真正的智慧在于把握分寸。就像风筝需要线才能飞得更高,完全无视规则的“狂”容易变成失控。但若能在保持核心特质的同时,学会用外界能接受的方式表达,这样的“故态”反而会成为破局的关键钥匙。下次再遇到“狂奴故态”的人,或许我们可以多问一句:这份坚持里,是否藏着我们早已丢失的生命力?

"狂奴故态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