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uǎn mǎ zhī chǐ
成语解释:齿:年轮。自己的年龄
成语出处:宋·杨万里《答张子仪尚书》:“今兹犬马之齿,七十有六矣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;用于自谦
繁体字形:犬馬之齒
英文翻译:Canine teeth
犬:狗:警犬。猎犬。牧犬。军用犬。丧家之犬。鸡鸣犬吠。
马:1.哺乳动物,头小,面部长,耳壳直立,颈部有鬣,四肢强健,每肢各有一蹄,善跑,尾生有长毛。是重要的力畜之一,可供拉车、耕地、乘骑等用。皮可制革。2.大:马蜂。马勺。3.姓。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齿:1.牙12.物体上齿形的部分:锯齿儿。梳齿儿。篦子缺了几个齿儿。3.带齿儿的:齿轮。4.并列;引为同类:齿列。不齿于人类。5.年龄:序齿。齿德俱尊。6.说到;提起:齿及。不足齿数(shǔ)。
“犬马之齿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?其实它出自《左传》,字面意思是“狗和马的牙齿”,但实际用来谦称自己的年龄,尤其是年长时表达“我已经老了,能力有限”的意思。比如一位老教师在退休前可能会说:“犬马之齿已高,该把讲台让给年轻人了。”这里既展现了谦逊,又暗含对后辈的期待。
为什么古人用“犬马”来比喻年龄?其实这和古代生活有关。狗和马是农耕时代的重要劳力,但它们的寿命比人短得多。古人用“犬马之齿”自嘲年龄大,就像在说“我这把老骨头,也就和狗马的寿命差不多啦”。这种比喻既接地气,又带点幽默感。
举个例子:公司里一位资深设计师在交接项目时说:“犬马之齿六十,新潮的设计理念还得靠你们年轻人。”这句话里藏着两层意思——既承认自己的经验可能跟不上最新趋势,又巧妙地把机会传递给团队新人。这种表达方式,比直接说“我老了”更有文化韵味。
有意思的是,这个成语在现代职场中反而有了新价值。我见过一位50岁的创业者这样调侃自己:“犬马之齿虽长,但创业热情可比得上二十岁!”这种反套路的使用,既化解了年龄焦虑,又彰显了不服老的劲头。语言就像活水,老成语也能玩出新花样。
有人可能会问:现在用这种老派说法会不会显得做作?其实关键看场合。在正式文书或需要体现文化底蕴的场合,适当使用能增加对话的厚度;但日常聊天说“我这犬马之齿三十有五”,可能真会把人逗乐。语言工具本无好坏,用得恰到好处才是本事。
最后想到个趣事:去年参加行业论坛,听到有位前辈发言:“按犬马之齿算,我在这个行业都活过两辈子啦!”全场顿时会心一笑。你看,老成语用出新意境,既能打破严肃气氛,又让经验分享变得生动起来。这样的语言智慧,或许正是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彩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