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niú
  • zhī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niú tí zhī yú

成语解释:见“牛蹄中鱼”。

成语出处:《孔丛子·连丛子下》:“且今已乏矣,而方须租人,是犹古人欲决江海以救牛蹄之鱼之类也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
繁体字形:牛蹏之魚

英文翻译:Horseshoe fish

牛蹄之鱼的意思

牛:1.哺乳动物。草食,反刍。家牛有黄牛、水牛和牦牛等。黄牛一般作役用和肉用;水牛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役畜;牦牛可作高山峻岭间的驮运役畜。中国黄牛有秦川牛、南阳牛、鲁西黄牛、延边黄牛等;水牛有温州水牛、滨湖水牛等良种。云南产的一种野牛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。2.比喻固执、倔强,也比喻威风、神气:牛脾气。牛哄哄。他的样子可真牛。3.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4.牛顿的简称。

蹄:牛、马等牲畜趾端的角质保护物。也指有蹄的脚:马不停蹄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鱼:1.脊椎动物的一大类,生活在水中,体温随外界温度而变化,一般身体侧扁,有鳞和鳍,用鳃呼吸。种类极多,包括软骨鱼和硬骨鱼两类。大部分可供食用。2.(Yú)姓。

成语评论

牛蹄之鱼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奇怪,对吧?其实它的本意是说,一条鱼被困在牛蹄踩出的小水坑里,既无法游动,又随时可能干涸。这场景虽然少见,但用来比喻人在困境中进退两难的状态,倒是挺生动的。

举个真实场景:同事小李最近总抱怨“工作像被按了加速键,但涨薪和升职却像被冻住了”。这算不算“牛蹄之鱼”?他既不敢轻易辞职,又对现状充满焦虑,像极了困在泥坑里的鱼。

核心问题:为什么人们容易陷入这种状态?我发现,很多时候是因为把“安全区”和“舒适区”混淆了。比如有人守着不喜欢的工作,只因为公司离家近;有人明知感情出问题,却因为习惯了而不敢改变。这种“假性安稳”反而成了更大的风险。

上周遇到个创业者很有意思。他开了三年奶茶店,疫情后生意惨淡,但坚持不转型,理由是“设备都买齐了,不能浪费”。这让我想起庄子说的“井蛙不可语海”——有时候困住我们的不是环境,而是固化思维。

个人观点:与其说“牛蹄之鱼”是命运捉弄,不如说是思维受限的结果。就像那个奶茶店老板,如果把设备租给网红做直播间,或者改成共享厨房,泥坑可能就变成了跳板。关键是要意识到:水坑的大小,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它。

下次当你觉得被困住时,试试换个角度想:这个水坑是暂时的避风港,还是自我设限的牢笼?或许答案就在问题转换的瞬间。毕竟,连沙漠里的暴雨都能形成绿洲,牛蹄印里的水洼,谁说不能成为鱼儿的转折点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