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niú tí zhī cén
成语解释:涔:雨水。牛蹄印中的积水。形容水量极少。也比喻处在不能有所作为的境地。
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 汜论训》:“夫牛蹄之涔,不能生鳣鲔。”《淮南子 俶真》:“牛蹄之涔,无尺之鲤。”北周 庾信《为杞公让宗师表》:“况复一枝倦曲,终危九层之台;一股涔蹄,必伤千里之驾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;用于比喻句
繁体字形:牛蹏之涔
英文翻译:limited capacity
牛:1.哺乳动物。草食,反刍。家牛有黄牛、水牛和牦牛等。黄牛一般作役用和肉用;水牛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役畜;牦牛可作高山峻岭间的驮运役畜。中国黄牛有秦川牛、南阳牛、鲁西黄牛、延边黄牛等;水牛有温州水牛、滨湖水牛等良种。云南产的一种野牛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。2.比喻固执、倔强,也比喻威风、神气:牛脾气。牛哄哄。他的样子可真牛。3.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4.牛顿的简称。
蹄:牛、马等牲畜趾端的角质保护物。也指有蹄的脚:马不停蹄。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涔:1.积水。2.雨水多。
“牛蹄之涔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?它出自《庄子·外物》,字面意思是牛蹄踩出的小水坑,用来形容非常狭小或微不足道的事物。比如有人聊起环境治理时说:“别小看社区里的小花园,虽然只是‘牛蹄之涔’,但能净化空气、调节温度,作用大着呢!”这时候成语就生动地表达了“看似微小却有潜在价值”的意思。
这时候你可能会问:为什么非要用牛蹄印里的水来比喻呢?其实庄子用这个意象,是想强调事物的相对性——在蚂蚁眼中,牛蹄印积水可能像一片湖,而对人类来说却是可以忽略的存在。这种反差提醒我们:判断事物的价值时,视角不同,结论可能天差地别。
举个更贴近生活的例子。小王刚入职时总抱怨工作琐碎:“每天整理报表就像处理‘牛蹄之涔’,毫无成就感。”但三年后他竞聘主管时,这些积累的数据分析经验却成了他的核心竞争力。你看,今天的小水洼,或许就是明天的蓄水池。
我个人觉得,这个成语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尤其值得玩味。大家都在追逐“颠覆性创新”,但真正改变生活的往往是无数微小改进的叠加。就像手机系统更新,每次可能只是修复几个小bug(可以看作“牛蹄之涔”),但持续优化才能带来流畅体验。下次遇到看似不起眼的工作,不妨换个角度想:我正在往更大的水塘里添一瓢呢。
当你在公园看到志愿者弯腰捡烟头时,当同事主动整理共享文档的格式时,这些“牛蹄之涔”般的举动其实都在悄然改变着环境。毕竟,大海的浩瀚,不正是来自万千溪流的汇聚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