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niú jiǎo guà shū
成语解释:比喻读书勤奋。
成语出处:《新唐书·李密传》:“闻包恺在缑山,往从之。以蒲鞯乘牛,挂《汉书》一帙角上,行且读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定语;指勤奋读书
繁体字形:牛角掛書
英文翻译:diligent
牛:1.哺乳动物。草食,反刍。家牛有黄牛、水牛和牦牛等。黄牛一般作役用和肉用;水牛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役畜;牦牛可作高山峻岭间的驮运役畜。中国黄牛有秦川牛、南阳牛、鲁西黄牛、延边黄牛等;水牛有温州水牛、滨湖水牛等良种。云南产的一种野牛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。2.比喻固执、倔强,也比喻威风、神气:牛脾气。牛哄哄。他的样子可真牛。3.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4.牛顿的简称。
角:[jiǎo]1.牛、羊、鹿等头上长出的坚硬的东西:牛角。犀角。2.形状像角的;物体边缘相接的部分:菱角。桌子角。3.数学上指由一点发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。4.中国辅币名。一元的十分之一。5.古时军中吹的乐器:号角。6.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[jué]1.竞赛:角斗。2.角色:名角儿。主角儿。3.古代盛酒的器物。4.古代五音(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)之一。相当于简谱的“3”。
挂:1.借助于绳子、钩子、钉子等使物体附着于某处的一点或几点:挂钟。把大衣挂在衣架上。墙上挂着一幅世界地图。一轮明月挂在天上。2.(案件等)悬而未决;搁置:这个案子还挂着呢。一时不好处理的问题先挂起来。3.把话筒放回电话机上使电路断开:电话先不要挂,等我查一下。4.指交换机接通电话,也指打电话:请你挂总务科。给防汛指挥部挂个电话。5.钩:钉子把衣服挂住了。6.(内心)牵挂:他总是挂着家里的事。7.(物体表面)蒙上;糊着:衣服上挂了一层尘土。瓦器外面挂一层釉子。脸上挂着笑。8.登记:挂失。挂一个号。9.多用于成套或成串的东西:一挂四轮大车。十多挂鞭炮。
书:1.写字;记录;书写:书法。大书特书。振笔直书。2.字体:楷书。隶书。3.装订成册的著作:一本书。一部书。一套书。丛书。新书。古书。书店。4.书信:家书。书札。5.文件:证书。保证书。说明书。挑战书。白皮书。6.姓。
“牛角挂书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奇怪,牛角上挂书是什么意思?其实它来源于一个古代故事:隋朝的李密出门时把书挂在牛角上,边走边读,形容人勤奋好学。比如有人问:“小王怎么在地铁上还看专业书?”你可以回答:“他这叫牛角挂书,碎片时间都不浪费。”
有人可能会问:“现在都用手机了,谁还像古人一样挂书在牛角上?”这问题很有意思。其实成语的核心是“随时随地学习”的态度。比如程序员在通勤时看代码教程,宝妈在厨房边做饭边听知识付费音频,本质上和“牛角挂书”的精神一脉相承。
为什么这个成语能流传千年?我觉得它抓住了人类学习的本质——持续积累。就像健身需要每天练肌肉,学习也需要高频次的接触。有个朋友在地产公司做策划,他总把行业报告存在手机里,客户等电梯的间隙都能瞄几眼,后来成了部门里反应最快的人。
现代人需要刻意练习这种能力吗?我的观察是:主动学习者往往走得更远。见过一位退休阿姨,每天超市排队时用Kindle读心理学,现在成了社区调解员。不过也要注意方式,上次见人边骑车边听网课,差点撞到树——安全还是第一位。
换个角度看,牛角挂书也提醒我们:学习不该是痛苦的负担。李密当年如果愁眉苦脸读书,故事可能就变成“牛角撞树”了。现在有些家长逼孩子24小时学习,反而适得其反。关键是把学习变成喝水吃饭般的自然习惯。
有人担心这种碎片化学习不够系统,我倒觉得这是认知误区。就像拼图游戏,碎片化输入其实是收集拼块的过程,重点在于定期整理。认识的设计师朋友,手机里存着几百张灵感图,每周专门抽时间分类归档,这就是很好的实践。
最后想说,牛角挂书的精神内核永不过时,但具体方法要迭代更新。与其纠结用牛角还是手机支架,不如关注自己是否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心。毕竟,真正的学习从来不会因为工具改变而褪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