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piàn wǎ wú cún
成语解释:一块瓦都没有了。形容房屋全部毁坏。
成语出处:《明史 五行志一》:“贵州暴雪,形如土砖,居民片瓦无存者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补语;形容房屋全部毁坏
繁体字形:片瓦無存
英文翻译:not a single tile remains -- to berazed to the ground
片:[piàn]1.平而薄的物体:卡片。名片。2.切削成薄的形状:片肉片。3.少,零星:片段(整体当中的一段)。片刻。片面。片甲不存。4.指较大地区内划分的较小地区:分片儿开会。5.〔片假名〕日本文所用的楷书字母。6.量词,指面积、范围、景象、心意等或成片的东西:两片药。一片新气象。[piān]义同(一),用于“相片儿”、“电影片儿”等。
瓦:[wǎ]1.铺屋顶用的建筑材料,一般用泥土烧成,也有用水泥等材料制成的,形状有拱形的、平的或半个圆筒形的等。2.用泥土烧成的:瓦盆。瓦器。3.姓。4.瓦特的简称。1秒钟做1焦的功,功率就是1瓦。[wà]盖(瓦):这排房子的房顶都苫好了,就等着瓦瓦(wǎ)了。
无:[wú]1.没有(跟“有”相对):从无到有。无产阶级。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2.不:无论。无须。3.不论:事无大小,都有人负责。4.同“毋”。5.姓。[mó]见【南无】。
存:1.存在;生存:残存。父母俱存。2.储存;保存:封存。存粮。3.蓄积;聚集:存食。新建的水库已经存满了水。4.储蓄:存款。存折。零存整取。把暂时不用的现款存在银行里。5.寄存:存车处。行李先存在这儿,回头再来取。6.保留:存疑。存而不论。去伪存真。7.结存;余留:库存。收支相抵,净存二百元。8.心里怀着(某种想法):存心。心存侥幸。不存任何顾虑。9.姓。
“片瓦无存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像不像在描述一场灾难后的场景?比如:“台风过后,渔村被巨浪彻底摧毁,曾经热闹的码头如今片瓦无存,只剩下一片泥泞的滩涂。”这个例子中,成语直接点出了房屋、建筑完全消失的状态,画面感十足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片瓦无存只能用来形容自然灾害吗?”其实不然。比如历史故事里常说:“战火蔓延到边陲小镇,叛军纵火焚烧三天三夜,曾经繁华的街巷早已片瓦无存。”这里描述的并非天灾,而是人为破坏带来的彻底毁灭。
再举个贴近生活的例子:一位老人指着城市新区感慨:“二十年前这里全是青砖灰瓦的老房子,如今高楼林立,老胡同片瓦无存,连一块门牌都找不到了。”这种用法跳脱了“毁灭性”的负面色彩,反而带出时代变迁的复杂情感。
值得思考的是:成语背后的核心是什么?我认为不仅是物理层面的消失,更暗含“彻底改变”的意味。就像某位作家写道:“传统手艺在现代工业冲击下片瓦无存,但匠人精神却以新的形式延续着。”这种用法突破了字面意义,赋予成语更丰富的解读空间。
从个人角度看,“片瓦无存”的张力恰恰在于它的极端性。当我们在文章里使用它时,其实是在强调“完全归零”的状态——无论是实物的消失,还是抽象事物的终结。但有意思的是,这种“归零”往往暗藏着新生的可能,就像火烧过的土地能长出更茂盛的植被。这种矛盾的统一,或许正是汉语成语的魅力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