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ù cí zǐ xiào
成语解释:父:指父母;子:子女。父母对子女慈爱,子女对父母孝顺。
成语出处:《礼记 礼运》:“何谓人义?父慈,子孝,兄良,弟悌,夫义,妇听,长惠,幼顺,君仁,臣忠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父子关系
繁体字形:父慈子孝
英文翻译:loving father , faithful son
父:[fù]1.父亲:父子。老父。2.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男子:祖父。伯父。舅父。[fǔ]1.老年男子:田父。渔父。2.同“甫1”3.姓。
慈:1.和善:慈母。心慈手软。2.(上对下)疼爱:敬老慈幼。3.指母亲:家慈。4.姓。
子:1.古代指儿女,现专指儿子:子女。子孙。子嗣。子弟(后辈人,年轻人)。2.植物的果实、种子:菜子。瓜子儿。子实。3.动物的卵:鱼子。蚕子。4.幼小的,小的:子鸡。子畜。子城。5.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:子弹(dàn)。棋子儿。6.与“母”相对:子金(利息)。子母扣。子音(辅音)。7.对人的称呼:男子。妻子。士子(读书人)。舟子(船夫)。才子。8.古代对人的尊称;称老师或称有道德、有学问的人:孔子。先秦诸子。9.地支的第一位,属鼠:子丑寅卯(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)。10.用于计时:子时(夜十一点至一点)。子夜(深夜)。11.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:子爵。12.附加在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后,具有名词性(读轻声):旗子。乱子。胖子。13.个别量词后缀(读轻声):敲了两下子门。14.姓。
孝:1.孝顺:孝子。尽孝。2.旧时尊长死后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:守孝。3.丧服:穿孝。戴孝。4.姓。
你别说,"父慈子孝"这个成语看着简单,里头可藏着咱中国家庭关系的精髓。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老王下班累得直不起腰,儿子小明立马把作业本摊开说"爸,这道数学题您教教我呗",老王瞬间打起精神开始画图讲解——这不就是现代版的父慈子孝?
哎,有人可能要问:"现在都讲平等交流,这老观念过时了吧?" 好问题!其实关键在"相互"二字。就像上个月社区搞的亲子活动,张大伯手把手教闺女包饺子,小姑娘转头就给老爸捶肩膀。这种自然的互动,可比生硬地讲道理管用多了。
再举个古代例子你品品。《二十四孝》里那个"扇枕温衾"的黄香,大冬天给老爹暖被窝。放到现在,可能变成儿子帮老爸设置智能手机防诈骗功能。形式在变,但那份"你把我养大,我陪你变老"的心意从来没变过。
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个事。前阵子邻居李叔住院,他儿子白天上班晚上陪床,困得在椅子上打盹。护士夸他孝顺,小伙子挠头说:"这不就跟小时候我爸通宵照顾发高烧的我一样么。" 你看,亲情这玩意儿,说到底就是个轮回的暖流。
可能有年轻人嘀咕:"现在压力这么大,哪有精力搞这些?" 其实真不用刻意。就像上周我在超市看见的,小丫头非要帮奶奶推购物车,老太太乐得眼睛眯成缝。这种日常小事里透着的关心,可比逢年过节送大礼实在多了。
要我说啊,父慈子孝就像种树。当爹的得先浇好水施对肥,等小树苗长成了,自然会给老树遮阴。前两天看短视频,有个老爹在儿子开的餐馆里当"试菜员",天天乐呵呵地给建议,这画面可比啥家训都生动。
说到底,家庭关系最怕"单方面付出"。记得《礼记》里说的"父慈而教,子孝而谏"吗?现在有些家庭矛盾,往往是爹妈拼命给自以为好的,子女硬塞觉得时髦的。要我说,多站在对方鞋子里想想,很多事儿就顺溜了。
最后唠句实在的,父慈子孝从来不是道德绑架,而是自然而然的情感流动。就像我老家那句老话:"屋檐水点点滴,旧窝窝新窝窝续",只要心里装着彼此,形式什么的,真的没那么重要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