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pá ěr sāo sāi
成语解释:急切无奈貌。
成语出处: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徐懋庸作序》:“我是和不是东西之流开开玩笑,要使他爬耳搔腮,热刺刺的觉得他的世界有些灰色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定语、状语;指人的神态
繁体字形:爬耳搔顋
英文翻译:scratch one 's head
爬:1.昆虫、爬行动物等行动或人用手和脚一起着地向前移动:蝎子爬进了墙缝。这孩子会爬了。2.抓着东西往上去;攀登:爬树。爬绳。爬山。墙上爬满了藤蔓。3.由倒卧而坐起或站起(多指起床):他病得已经爬不起来了。在哪里跌倒,就在哪里爬起来。
耳:1.耳朵:耳聋眼花。耳闻目睹。2.形状像耳朵的东西:木耳。银耳。3.位置在两旁的:耳房。耳门。4.姓。5.而已;罢了:想当然耳。技止此耳。
搔:用指甲挠:搔头皮。搔到痒处(比喻说到点子上)。搔首弄姿(形容卖弄姿容)。
腮:也叫腮帮子。两颊的下半部。
“爬耳搔腮”到底是什么意思?举个例子:小明盯着数学试卷最后一道大题,急得抓耳挠腮,手指不自觉地挠着后脑勺,嘴里还嘟囔着“这题到底怎么解啊?”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爬耳搔腮”,形容人遇到难题时焦躁不安的样子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个成语和‘抓耳挠腮’有区别吗?”其实这两个成语就像双胞胎,表达的意思几乎相同。比如同事面对电脑死机时,既可能说他在“爬耳搔腮”地重启电脑,也可以说他“抓耳挠腮”地找U盘备份,两个说法都能活灵活现地展现那种手足无措的状态。
现代生活中哪些场景适用这个成语?想象你看着手机里99+的工作群消息,手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却不知道怎么回复;或者新手司机在停车场转了五圈还没找到车位,这些情境都能用“爬耳搔腮”来形容。我观察发现,当代人的焦虑场景其实比古人更丰富,这个成语的“用武之地”反而更多了。
需要注意的误区是什么?有些人会把“爬耳搔腮”用在悠闲的场景,比如“他爬耳搔腮地躺在沙滩上晒太阳”,这就闹笑话了。这个成语自带“火烧眉毛”的紧张感,用错了就像给熊猫画黑眼圈——多此一举。建议使用时先确认场景是否包含“着急+无措”的双重情绪。
如何让这个成语“活”起来?试着在聊天时说:“昨天我家猫把钥匙藏起来,我爬耳搔腮找了半小时,结果发现它把钥匙推到了冰箱底下。”这种接地气的用法,比直接说“我很着急”更有画面感。语言就像调色盘,用对成语能让表达更生动。